抗战老兵叶柏青

发布日期:2022-01-04 08:3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天台新闻网

叶柏青,农历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五出生于泳溪乡尖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响应政府号召,1939年初,投笔从戎,只身徒步,历尽艰辛,经三月余至战时首府陪都重庆,报考军政部军需学校。

入校后,他和其他学员一起须先去成都的中央军校(黄埔16期)学习步兵操典、班排教练、八阵图和实弹演习三个月,训练完毕后回重庆母校上课。功课有数十门,涉及政治经济、军制法律、营膳粮秣会计等。没有寒暑假,教官挤时间授完一门课后,立即补进新课。学生课业繁重,考试极为严格,教官都是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大都有留学经历,训诲严谨。由于日本侵略,战争期间,军校学员不能像现在军校学生一样,安心按部就班学习,并经常性中断学业。学生军奉调参加各战役战斗,与正规军无异。由于战争惨烈,大批学员战死沙场,成为抗日烈士。学习期满后补办毕业典礼,授予上尉军衔,然后充任各战区集团军军需处任职,为军队正规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校期间,学校对学生极为重视,经常讲抗日救国,民族图存道理,鞭策勉励学生报效国家。教育总长陈诚,更是事事亲力亲为,学校氛围既严肃又活泼。据统计,军校在13-16期期间共培养军需毕业生558人,为抗日前线输送军需骨干。

从抗日战争之初到抗战结束,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尤其是在历次长沙会战中,叶柏青参加大小战斗无数次。最为惊险惨烈的一次是在增援友军途中,遭遇日军。叶柏青指挥官的战马被日军机枪打死,他自己也身中数弹,受伤后翻身落马掉入沟坑。他立即以战马为掩体,和战友们一起与敌激战数小时,直到最后援军及时赶到,才解救突出重围。叶柏青伤愈后,因战功卓著,被破格提拔为安庆军需中转站总务处长、督导员。抗战期间,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军需保障经常受日军骚扰,补给极为困难。为保障前方将士的战斗力,叶柏青作为军需官每事亲躬,并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上阵,押运军需物资到前沿阵地。

叶柏青因战功、军需保障有力和其他诸多因素,1946年他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青年军复员管理处任上校科长,管理处后升格改为国防部预备干部局,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组织,管理着黄埔系军官和三青团骨干人才,并负责查处全国非特务组织系统的全国性大要案。1947年7月(民国36年),叶柏青参与筹备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特设嘉兴的青年职业训练班,任第一届训练班总务处粮服组组长、上校军衔。

1948年农历十二月廿二,叶柏青带着两警卫员回天台尖山村老家探亲。1949年1月2日归队,在登上去台湾军舰的时候,幡然醒悟,毅然决定放弃去台湾的资格,留在大陆,自觉脱离国民党,并在安徽省安庆市下辖的怀宁县石碑镇石碑村安居,以做袜补鞋为生。因历史政治原因,叶柏青获刑5年,刑满后一直留安庆劳改农场工作,享受政府给予应有的物质待遇。1978年8月,人民政府统一解散这批人回原籍,时年65岁的叶柏青,虽未回到故里尖山村,但亦有叶落归根夙愿。后来叶柏青一直在尖山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生活清苦。1992年8月,叶柏青因突发事情(他去坎头下姜村买蚤药,归途中因中暑急救不及时)去世。(据浙江省档案局资料)

(叶行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