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3MB1674541L/2025-136052 | ||
---|---|---|---|
发布机构: | 县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5-09-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千万工程”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省委、市委和县委部署要求,坚持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发展轴建设,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支撑,全力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获2024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评优秀等次(连续7年优秀),创成2025 年首批省级重点村4个(塔后、下宅、后岸、张思),天台县“始丰溯源”发展轴入选首批(山区海岛县)省级“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名单,天台山云雾茶入选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天台为片区组团发源地,2025年大塔后多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写入省委一号文件。2个项目入选2025年第一批专项债项目,总投资4.6亿元,争取到专项债券1.84亿元。半年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4.7%,全市第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2.1%,全市第1,山区海岛28县排名第6。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稳粮保供,筑牢根基守护“粮袋子”。一是全方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天台饭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截至目前,小麦规模大户种植补贴4.9万亩。二是推动耕地布局和质量优化提升。全面启动“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工作,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的认定、建设和整治,截至目前,基本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评定1800亩,上报省级审核。三是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持续提升生猪产能,截至5月底,生猪存栏7.74万头,能繁母猪存栏0.75万头,家禽出栏358.54万羽。
(二)产业升级,全链发展鼓起“钱袋子”。一是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全链发展“一叶三草”特色产业,明确“茶叶追新昌、药材赶磐安”目标,试点两个产业的链长制,全力聚焦天台山云雾茶,开展万亩数字茶园专项债项目,咬紧牙关跟进正山堂、鸣龙项目,引进和培育龙头茶企,持续放大茶旅大会效应,不断发展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像养孩子一样抓好农产品品质,建好炒热“天台山”区域公共品牌矩阵。截至5月,茶叶产量2141吨,一产产值3.61亿元。截至目前,全县“三颗仙草”种植面积累计达1.29万亩;一季度,“三颗仙草”一产产值5.94亿元(黄精还未采收)。二是积极争取专项债。天台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争取专项债资金2.45亿元,天台县万亩数字茶园基地提升建设项目预计争取专项债资金1.14亿元。三是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建设4个已省级“双强”项目,探索和实践农业农村领域的低空经济,全力推进农艺农机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完成“两新”农机以旧换新补贴81万元,完成总投资580万元的始丰街道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三)绿色发展,和美乡村扮靓“里子面子”。一是开展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统筹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完善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点运维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1个分拣中心建设、9个分类集置站点建设和20个回收网点建设。二是建设和美乡村。依托“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通过“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的思路,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和生态共治,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本。今年,“大塔后多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塔后、张思、后岸、下宅4个重点村入选山区海岛县首批100个重点村。三是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加快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上半年,成功完成重点村上联新村省级绩效评估,积极推进峇溪村四幢古建修缮及风貌协调设计预算方案。
(四)改革创新,强村富民托起“好日子”。一是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充分挖掘村级资产资源优势,迭代抱团发展、乡村运营新模式,制订《2025年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指导乡镇街道制订374个行政村“一村一策”发展措施,谋划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有序规范发展县、乡、村强村公司23家,并开展“三资”专项整治工作,纵深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二是深化“扩中提低”行动。深化“共富工坊”“三提三富”行动,持续开展工坊增收质效综合改革,动态调整“共富工坊”名单,实施中央、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16个,升级公益性岗位开发政策,印发《天台县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带动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低收入农户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建成共富工坊193家,已开发低收入农户公益岗位282个。
二、下半年工作总结
一是夯实基础保障,在守牢粮食安全上守住底线。扛牢稳产保供责任,“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7万亩以上、总产量1.46亿斤以上。加快打造高标准农田步伐,储备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土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53万亩以上,与自归局合力新增“多田套合”面积2.09万亩以上,提高套合率8.3%以上。稳定生猪产能,指导好华统牧业等生猪养殖规模场,加快正弘康二期项目,小鳌坑、仰天湖家禽产业集聚区项目和山里周马丽家禽养殖场项目建设,为后续发展提供增量,保障全县能繁母猪存栏量维持在6500头以上。
二是强化集成发展,在现代农业产业上做大文章。深挖开发乡土特色资源,打响“天台山”公共品牌,推进禾田兴健康生态产业园和天之精中医药养生种、研、养一体化全产业链等黄精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鸣龙茶业和天可利新茶饮等茶叶深加工项目建设,以全链理念发展壮大“一叶三草”、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持续放大中国茶旅大会效应,培育龙头茶企2家,推动“一叶三草”产值突破13亿元。坚持推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推广低空经济植保无人机场景应用,推动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省级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3家。
三是聚焦和美乡村,在深化“千万工程”上示范先行。按照“点上示范、线上美丽、面上整洁”的思路,围绕八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构建“西部精品、东部美丽”格局,创建省级未来乡村3个,筹备并圆满举办全省片区组团现场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产生活新空间。开展“新农人”培育,深化“农创客”孵化,完善13家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打造一支乡村振兴生力军,确保全年培育现代“新农人”2500人以上。
四是紧扣共富目标,在推进强村富民上加速奔跑。持续探索乡村共富十大模式,围绕“强村达标”的目标,做好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指导工作,谋划在石梁镇实施新飞地抱团项目,依托强村公司提高乡村项目经营水平,同时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谋划好衔接资金项目,开展“共富工坊”增收质效综合改革,升级公益性岗位开发政策,开发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300个以上,带动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低收入农户充分就业。
五突出和合善治,在迭代乡村治理上守正创新。围绕强班子带村、促改革活村、讲文明兴村、重善治安村的要求,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持续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把和合理念融入社会治理各领域、全过程,深化法治、自治、德治、智治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