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以加强依法行政为中心,以提高自身法制观念为突破点,认真研究依法行政工作思路,紧扣职能职责,努力提升新时代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坚持学习宣传,提升法治素养。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履职尽责彰显新担当。深入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履职情况列入年终述职、纳入年度考核,把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为集体学法的重要方式,组织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宪法》等内容,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二是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融合法规队伍、专卖执法队伍、香溢志愿队伍,内外结合,2024年,共开展了315主题宣传、“6.29烟草专卖法颁布日”法治宣传、交通法规宣传、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专题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培训,专卖执法业务提升培训、纪法教育专题讲座以及每季度一次的法规质检工作培训;履行法治宣传责任,梳理县级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共性清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积极构建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支持地方政府“八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年,组织“香溢”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30余次,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2场,发放宣传单页1000余份。三是严格实施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全面准确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事机构、人员信息,全面落实执法公示制度,依法通过政府网站公开行政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督途径和执法结果等信息,全面提高办事过程透明度。全年,共收到行政许可申请1409份,受理1274份,其中准予许可1273份,不予许可1份,撤销许可0份,审核转报0份。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人员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与实际执法需求仍有差距,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环境下,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有待逐步适应和提高,人员的思维和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相关技术水平也需要加强学习。二是法治宣教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法治宣教和宣传报道的意识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深化,对宣传报道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工作中的信息抓取意识不够强,对利用宣传报道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带头学法。局主要领导多次在党委会、行政会议上专题听取并研究部署依法行政工作,部署和督促其他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履行工作范围内的法治政府建设职责。主持全局中层干部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升干部员工的法治意识。二是健全机制,模范守法。局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依法行政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充分发挥了局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全体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三是强化监督,严格用法。将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决策,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涉及研究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坚持领导班子集体会议讨论决定,并及时向上级报告议事决策事项。围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工程物资服务采购、法制宣传教育、信息公开等具体事项全面加强治理,推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2024年,全年发生行政复议0起、行政诉讼0起,民事诉讼0起。今年,1个案例在市烟草局征集典型涉烟刑事案例活动中,作为全市典型案例推荐向省局;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公开数据1951条。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坚持责任导向,凝心聚力打牢基本功。厘清单位、部门、岗位不同层级的管理分工和责任要求,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把该抓的工作紧起来。树立法治思维,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奠定根本基础。
二是坚持宣传导向,精准普法打造法治矩阵。通过“线上+线下”、“内宣+外宣”、“平台+阵地”的形式,在组织好315、法制宣传周等固定宣传活动基础上,寻求与部门、地方政府的法治宣传合作,加大对具有震慑力的重大案件、具有广泛警醒作用的反面案例、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处罚通报的宣传力度。努力探索AI掌上宣讲,用好数字工具,让法治宣传深入人心。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盯住短板防控法律风险。复盘历史法审问题,加强规范管理风险提示单、合同管理工作提示单等学习,查清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及时补缺,有效防控重大法律风险提升法治管理水平。
四是坚持规范导向,靶向发力突出制约监督。聚合财务、纪检监察、内管等部门力量,把专项和联合监督相结合,盯紧关键环节,以监督倒逼规范,抓好过程监管,突出行政许可、许政执法、采购合同管理,实现精准制导、靶向发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及时开展立改废释,规范行为,提高效率。
五是坚持专业导向,笃行笃学锻造法治队伍。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规范管理队伍、法律人才队伍、专卖执法队伍、质检小组队伍,学深学透政策法规,全面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的水平,落实坚实的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