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3002683685C/2024-98458 | ||
---|---|---|---|
发布机构: | 县人社局 | 发文日期: | 2024-08-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2024年以来,县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三支队伍”、三个“一号工程”的部署要求,紧扣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人口人才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持续深化人社领域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技能型社会建设做法获得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的充分肯定,被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发、省委办信息刊物录用。党建引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法获得省人社厅厅长吴伟斌、市长沈铭权的批示肯定。争取到全省人社领域“创改开”试点项目2个项目、推广项目1个、市人社局试点项目3个,星级技能型乡村建设获评全省人社领域“创改开”最佳项目,在全市技能型社会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深化技能型社会建设,在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上取得了新突破。构建以技育才、以技提薪、以技立业机制,加快建设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上半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934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342人,排名全市第2;新增高技能人才659人,排名全市第3。相关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浙江组工、浙江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多次报道。一是构建以技育才机制。坚持工学结合、校企联通,建设“高校+中职+企业+研究院”育才综合体,专门面向技工(职业)院校毕业生及一线技术工人招聘实训指导师4名,推进天台技师学院摘筹转正。举办产业工人班组长创新赋能培训、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推动自主培训、以赛促训、以训提技。开展互联网营销师、数控车工等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高级互联网营销师159人,提前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二是构建以技提薪机制。健全完善薪酬分配制度,联合县总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鼓励企业围绕技术技能类津补贴、技能比武竞赛激励等七个方面开展集体协商,树立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效益、岗位价值、业绩贡献等相挂钩的分配理念,推动薪酬向技术工人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高技能人才倾斜。三是构建以技立业机制。开展以“村民增技增收、村集体增效增富”为目标,“党建引领好、技能培育好、技能就业好、技能生态好、技能共富好”为内容的星级技能型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技能型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天台县为例》获省人社厅重点课题立项。深化推广“技能共富贷”,丰富服务内容,鼓励支持技能人才创新创业。4月,在技能共富驿站举办“走近面塑技能大师刘存昶”首期技能创富沙龙活动,现场授信1200万元。打造天台博物馆和合工匠技能体验中心和红石梁园区非遗技能体验中心,1-6月培训青少年3000余人次,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织密便捷型服务网络,在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上取得了新突破。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基层就业服务集市日”机制,相关做法多次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浙江卫视》《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我县被列为全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先行县,《天台县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选题获省社科联专项课题预立项。一是优化就业服务平台。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思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浙里就业”服务站点。目前,已建立4家样板站点。一月一主题开展“基层就业服务集市日”活动,通过服务站点“搭台”、服务人员“摆摊”、企业群众“赶集”,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上半年,共举办“集市日”活动78场,服务企业1500家次、求职者2.3万人次,促进就业超5000人次。二是助力企业稳岗扩岗。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帮扶机制,开展“驻点招工”、百名人社干部助百企保用工促发展等活动,推行“直补快办”“免申即享”补贴模式,切实帮助企业稳定工作岗位,强化吸纳就业能力。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2200万元,发放社保补贴、就业补贴等稳岗促就业补贴1042万元、创业补贴802万元。三是鼓励支持就业创业。全力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开发见习岗位396个,提前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实现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100%,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初创企业成长帮扶行动,推广“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构建“政策扶持、指导服务、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典型引领”五位一体创业帮扶体系。选送的3个项目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奇思妙想浙江行”2024创业大赛台州市选拔赛上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
(三)坚持创新型发展导向,在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育留用上取得了新突破。坚持“大人才观”理念,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截至4月底,新引进青年大学生1277人,青年博士2人。一是实施“500精英”人才创业企业成长助飞专项行动。探索行业自主认定、以赛代评、以资引才,对接“500精英”意向申报人才项目10个,拟于7月举办第七届高端装备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和首场分站赛。建立人才创业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开展人才项目成长助飞行动,完善包干联企扶持机制,充分发挥“天合智谷”园区效应,推进“一镇一平台”创建,推动2个“500精英”特优人才项目落地成长。二是深入开展“青年英才聚天台”专项行动。 构建“实习+见习+就业+创业”全链式招引模式,积极对接AI大数据和AI人才培育基地等项目,借助大学生联盟、乡贤、商会等力量集聚青年人才。5月,在上海市成立长三角“招才引智”联络站、在沪天台青年人才(大学生)服务联络站。线下开展“智汇台州 百校引才”“三支一扶”、高校青年博士对接等活动,线上定期发布人才招聘需求,开展直播带岗、视频面试等活动。上半年,赴河南、陕西、河北等地的高校开展“百校引才”活动21场,接待大学生6692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525人。三是加快建设工程师人才队伍。积极开展职称直接确认、外地调入审定、自主评价工作,通过直接确认审核通过初级17人、中级4人,外地调入审定、博士后出站认定、直接认定高级各1人。与浙江工业大学天台工程师学院合作培养数字技术工程师,首期培训班于3月开班,来自10家企业的29名技术骨干报名参加,于5月26日完成考核。四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天合智谷数智人力资源产业园和人力资源协会建设,引导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聚集,提供培育、孵化、展示和交易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上半年,新增人力资源机构8家。五是打造“才聚天台 安享无忧”品牌。从“安创、安居、安学、安行、安医”五个方面入手,把24项“自带引流”人才领域涉企高频事项纳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统一经办,提供人才保障“安心”、人才认定“贴心”、人才平台建设“称心”等增值服务,举办丰富多样的人才活动,切实增强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上半年,举办各类人才活动8场,兑现政策资金1346万元。六是加强事业单位管理。围绕“进、管、出”全流程,持续优化招聘、评聘晋升、薪酬体系,贯通事业单位干部“选育管用爱”全链条,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今年卫健、教育系统、普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9人,定向培养卫技人员16人、农技人员2人、师范毕业生30人。
(四)建立共富型社保体系,在深化高品质“温馨社保”品牌上取得了新突破。从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服务效能、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入手,为群众提供温馨的社保服务。截至6月底,企业养老、机关事业养老、城乡居保三项险种参保共计38.78万人,比去年年底增加0.14万人,三项基金总收入22.57亿元,总支出22.5亿元,收支总体平衡。相关做法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台州日报》报道。一是大力推进参保扩面。加强镇村干部业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立体式+网格化”等深层次、全方位宣传服务形式,组织开展“社保下基层、政策零距离”活动,推动社保政策知晓率、法定人员参保率稳步提升。上半年,共开展社保宣传活动33场次,培训镇村干部近1000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二是提升工伤服务效能。健全工伤预防工作机制,优化工伤认定流程,落实工伤预防项目、工伤医疗费用联网即时结算全市统筹,防止因伤致贫,完成工伤认定445件,成功调解12件。开展工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排查工亡案件140件、劳务派遣许可单位17家,随机抽查工伤认定档案14件,核查疑点数据6个,追回资金1.75万元,整改未参保建设施工项目2家。三是推广应用社保卡。加强与银行、文广旅体、交通、传媒、卫健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拓宽电子社保卡应用场景,推动跨部门、多领域“一卡通”应用。新签发电子社保卡3.75万张、实体卡2518张。四是加强基金风险防控。有效运用“数防+智控”手段,开展基金使用筛查、比对、核实,加强对死亡涉刑人员、重复领取、虚报冒领等行为的处理力度,共核查整改户籍注销人员养老待遇等疑点数据76条。
(五)构建合作型劳动关系,在推进高质效基层人社治理上取得了新突破。落实基层劳动保障管理实施办法,选优配强劳动保障“三员队伍”,建立劳动关系服务站,凝聚各方合力,提高劳动纠纷治理效能。目前,全县有劳动保障督导员24名、劳动保障专员34名、劳动关系协调员495名,上半年,“安薪指数”得96.6分,劳动争议“无讼指数”得97分。一是强化纠纷源头治理。做实“开工第一课”,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无欠薪”源头治理,在全县工程项目推行“真薪”模式,进一步完善用工实名制管理,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每月结算和离场结算制度,推动所有项目落实总包代发工资机制。二是推进欠薪联处联动。健全欠薪线索闭环管理机制,快速稳妥处置欠薪纠纷,动态清零各类欠薪线索。统筹各部门合力加强对欠薪突出工程项目和企业的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持续加大对恶意欠薪、虚假讨薪套取农民工专户资金等行为的打击力度。1-6月,共受理处置各渠道劳资纠纷1667件,涉及劳动者5973人、金额9735万元,欠薪违法打击得96.2分。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索建立“红领链长”制度,在橡塑制品、产业用布、银轮系、新业态等4个重点产业链进行试点,整体推进产业链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上半年,完成企业用工体检100家,在15个乡镇(街道)、4个产业链建立劳动关系服务站(全省首创),为所有村社配备劳动关系协调员。四是高效化解劳动争议。开辟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绿色通道”,健全调裁审执一体化衔接,将“和合”文化融入调解工作,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90.91%,结案率达90.6%。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县人社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以构建完善高水平技能支撑体系、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高素质人才服务体系、高品质共富社保体系、高质效人社治理体系“五大体系”为抓手,持续深化人社领域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推动人社领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力争全省、全市人社系统绩效考评、县委县政府综合考核“三优秀”,打造更多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标志性成果,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和合之城贡献人社力量。
(一)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构建完善高水平技能支撑体系。完善技能培育体系,推动天台技师学院摘筹转正,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一试双证”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布局建设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年底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超35%。完善技能创富体系,持续开展技术工人“以技提薪”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打通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共富路径,持续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完善技能生态体系,创新打造技能型小镇、星级技能型乡村等基本单元,举办职业技能大赛10场以上,做好新时代工匠遴选工作,深化“技能共富贷”运用,推动技能型社会可感、可及。
(二)深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政策与产业、金融等政策协同,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中注重扩大就业容量。深化开展稳企拓岗增就业专项行动,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全力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精准帮扶。加快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行“基层就业服务集市日”机制,着力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增强就业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支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推进“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和乡创基地建设,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确保全年新增就业4500人以上。
(三)强化放权赋能激发活力,构建完善高素质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高质量举办第七届高端装备创新创业大赛,开展“500精英”评审认定,跟踪对接入选项目落地。深入实施“500精英”企业成长助飞行动和服务专员机制,助推创业企业上规2家、上亿1家。成立天台数智人力资源产业园和人力资源协会,引进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入驻,提高人力资源增值化服务能力,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人才集成服务。举办百校引才、“人才夜市”、游学求职等活动,加快青年英才集聚天台。积极对接浙大、浙工大等高校,力争引进4名博士后进站。指导学校、医院、企业等自主评聘单位开展职称评审工作。深入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常态化晋升制度,落实专技二级岗聘期考核,优化事业单位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管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四)深入落实社保制度改革,构建完善高品质共富社保体系。强化部门协同、系统集成,以完善共富型大社保体系为抓手,稳妥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推动城乡居保制度提标提质,探索开展城乡居保集体补助试点。加快发展二、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各类用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探索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路径。落实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政策,确保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平稳实施。落实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不断提升基金共济能力和可持续运行水平。大力推广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持续提高三代社保卡办卡率和电子社保卡激活率。持续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深化开展社保基金监管“飞行检查”和第三方审计,切实提升基金监管水平,守住基金安全底线。
(五)推进人社治理现代化改革,构建完善高质效人社治理体系。健全人社监管执法部门协同和基层协同机制,强化劳动关系服务站和“三员队伍”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实现基层治理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深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系试点工作,推行“红领链长”“六个联”制度,落实“五个一”运行机制,在产业集群形成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高质量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与各部门的分工协作,高效及时化解欠薪案件、线索件,严厉打击欠薪违法行为,确保欠薪线索动态化解率超过95%,持续擦亮“天台无欠薪”品牌。开辟调解仲裁案件执行绿色通道,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打造“天台和合调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