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生态共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泳溪小流域)施工方案
一、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本次实施的小流域位于泳溪乡,涉及灵坑、泳溪、泳溪湖与家湖等4个行政村,流域面积38.80km2。小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热量丰富、降雨充沛、温暖湿 润、四季分明、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6.8℃, 年平均降雨量1411.7mm,年蒸发量1450.6mm。
根据浙江省2021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小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69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4.67% ,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小流域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部分山丘区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水力侵蚀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坡面面蚀,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项目区内由于砍伐更新等人为扰动,部分杉木、毛竹林由郁闭度较高的成林变为疏林和幼林,其郁闭度降低,水土保持功能较弱,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部分地区由于河流冲刷导致护岸出现破损,溪沟内有泥沙淤积,影响水质,且随地表径流进入下游河道,造成泥沙淤积,进而侵蚀耕地,造成耕地水土流失;村庄内部空闲地,地表裸露,植被覆盖度较低,在水力侵蚀的影响下产生水土流失。
二、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工程主要任务是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湖、草、路”综合治理 的原则,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治理方式,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综合布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对位配置,促进项目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本项目完成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到治理期末,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10km2。通过本次工程的实施,各流域内的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河流周边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控制,生态环境、河道水质及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工程建设规模如下:
溪沟整治工程:修建护岸120m,亲水平台1500m,修建拦沙坝4座,沿河护栏750m。
村庄整治工程:游步道700m;生态停车场1000m2;村庄美化节点7处。
其他工程:生产道路1600m。
封育生态修复:封育治理面积1410.0hm2 ,设置封育标牌10 块、小流域标牌1块。
三、 技术标准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77.2—2001);
(3)《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5)《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15);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
(7)《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
(8)《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523—2011);
(9)《雨水积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
(1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15);
(11)《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1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