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1023472781415N/2024-132017
发布机构: 天台县气象局 发文日期: 2024-12-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提高粮食产能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4-12-05 09:28 来源:县气象局 浏览次数: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安。粮食安全关乎国家的战略安全。近年来,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黑海粮食协议终结等等,给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我县一直受资源制约,依赖大量的进口粮食。当全国范围都提出粮食预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有紧迫感、压力感,端牢自己的饭碗,更要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优势,把握全省共富的政策机遇,化压力为动力,走出一条我县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的新路子。近年来,县里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将粮食生产硬性指标纳入乡镇街道考核,粮食任务年年完成,“藏粮于技”稳步推进,粮食品牌创建有成,水稻百亩方亩产突破1000公斤记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非粮抛荒时有发生,新造水田质量难以保证,有些低山缓坡地方农机不能进,水利不配套。“藏粮于民”难有其成,农民居民家中储粮也不超过月。种粮之技缺少激励,种粮队伍不断弱化,早年的农技站都已线断点撤,全县应有二十余年没有招过农技人员。农业服务缺乏有机结合,在农民盼雨时没雨,在收割粮食忌雨时人工增雨。水利设施灌溉功能弱化,里石门水库及北干渠也早已改变农业灌溉的功能,各地山塘水库大多变为养鱼塘,水利投入很少为农田灌溉做专门的设计施工。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不高,干部群众的种粮情结逐渐消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思想上、政策上、服务上、技术上进一步重视,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的粮食生产能力。具体建议如下:1、思想观念上,多想一点。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结合我县农旅融合发展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规格宣传、多业态融合,多部门发力,把提高粮食产能的战略规划融入到各类专项规划中,走出一条粮食生产安全的特色之路。2、政策扶持上,多增一点。盯牢省市上级政策机遇,努力争取向上多要一点。同时,加大县乡级扶持力度,出台相应政策,在机耕补助、水利补助、肥力提升补助、高产示范补助以及农技人员奖励等努力多增一点,扶持奖励资金要多精准一点,多及时到位一点。对粮食大户除了物质奖励,还要精神奖励、政治鼓励。3、涉农服务上,多强一点。各涉农部门要形成合力。农业部门要做好“三农”的“娘家”、“婆家”。国土资源部门既要把指标补好用好,更要为设施农业提供支持,尤其不能把有限的农业设施强拆报废。水利、气象部门在创新服务的同时要保留传统职能,既要服务现代农业也要照顾传统农业。旅游部门在景区规划、景观设计上要在创新创意上多下功夫,避免毁粮种花。4、技术支撑上,突破一点。加强科技兴农,充分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积极向省厅争取水稻高产创建和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挖掘粮食稳产增产技术潜力,切实推动“藏粮于技”。多举措开展农田建设,加大北干渠的整修与管理,扎实推动“藏粮于田”。 加大对农技人员的激励,加快农技队伍的培养。

针对县政协委员“关于提高粮食产能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经与相关职能科室研究讨论,现就对提案中与气象相关的问题和建议答复如下:

1.县气象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服务工作。全年紧盯关键节点做好春收春种、秋收秋种等传统气象服务,推出小麦、水稻秋收适宜度预报产品,加强对秋收工作的针对性服务指导,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累计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专题材料37期。在原有站网基础上,积极谋划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规划布局,计划2024年-2035年在全县范围内增加12个涉及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农业气象站。

2.县气象局不断创新涉农气象服务模式。多年来与县农业农村局、县人保深度合作,共同推出水稻收割期连阴雨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对农户因连续下雨而造成的成本增加、收入损失进行补偿,提高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保障,解决农户生产最后一环节的后顾之忧。经统计,2023年全年承保面积达2.4万亩,合计理赔金额达28.3万元。

3.县气象局充分发挥人工增雨趋利避害的作用。加强里石门水库和北干渠等农业灌溉核心水利设施的气象保障能力,根据里石门水库库容情况动态调整人工增雨策略,干旱年份增加作业频次,提高灌溉、春种用水保障。加强人工增雨的科普工作,破除农户对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不必要恐慌,引导农户根据适宜度预报合理安排收割计划。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开展人工增雨火箭作业8次,发射火箭弹32枚;烟炉作业3次,燃烧烟条10根,总增雨效益约370万吨。

 

天台县气象局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