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年前,就有先民在天台生息。东汉高察在天台隐居读书,留下察岭遗迹;南朝顾欢到天台开馆授徒,开文教先声;唐开元间,文学家僧一行来国清寺求算于老僧,成为科技史佳话;北宋天台县令石牧之建儒庙,为县学教育初奠基础;南宋朱熹、陆游先后主管天台桐柏宫,培育人才。自宋绍兴初至清光绪年间,天台共有书院、学堂12所,武书院2所,中榜进士145名,明清两代中榜举人240名。唐宋元明清,代代有大家,张桂、徐大受、潘时举、齐周华、徐一夔、齐召南、张文郁、赵汝适、张廷琛等。晚清进士金文田与挚友褚传诰,学生王文桂、陈镜人等,以旧校士馆为校舍,创办了天台中学堂(天台中学前身)。抗战时期,抗日志士曹天风主办《战旗》杂志,宣传抗日救亡,并与周恩来总理多次促膝长谈对时局的看法。现代以来,共有天台籍院士5名,高校校长、书记5人,一大批文教卫名流、产学研大家从天台走出。近几年,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项目攻坚、教育提质、改革突破“三年”建设目标毫不放松,稳中有进、干中有为、难中求成,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双通过”。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3所,在校生79357人,教职工6903人。其中:幼儿园71所,在园幼儿14060人,专任教师994人;小学31所,在校生29115人,专任教师1901人;初中18所,在校生17283人,专任教师1515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11548人,专任教师94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86人,专任教师3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7165人,专任教师426人。
天台教育将以跻身全省教育第一方阵为目标,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高效的工作,实现天台教育跨越发展,打响“学在天台”品牌,全力描绘“现代化和合之城”教育共富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