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23002683909H/2024-109840
发布机构: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天台分局 发文日期: 2024-01-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4-01-15 15:32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天台分局 浏览次数:

一、2023年重点工作

2023以来,市局和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干部职工勠力同心,承压奋进,治污攻坚深入推进,服务发展积极有为,风险防范持续加强,创先创优亮点纷呈。天台县国控地下水自动监测试点建设项目纳入省级试点。天台县以废治废活性炭全过程智治减污降碳协同获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为台州市首个天台县活性炭“以废治废”项目获得省“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获评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低(零)碳乡镇试点数量蝉联全省第一,入选省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天台“清廉绿盾”项目入选清廉台州建设重点攻坚项目库,为生态系统唯一。

(一)环境质量保障持续发力。

截止12月底,我县PM2.5平均浓度为23ug/m3,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98.1%。全县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二)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

一是治气方面完成VOCs源头替代15和低效VOCs治理设施改造134家。开展橡胶行业整治工作,出台《天台县橡胶行业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基本完成洪三园区所有橡胶企业排查,形成160家分类名单增设道路微站3个、高空瞭望3个。创新运用走航车+海康威视光量子雷达模式对城区开展扫描溯源工作,识别扬尘污染源,实现对扬尘问题的快速发现和高效闭环处置。利用高空瞭望系统,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响应体系,构建半小时处置机制,强化秸杆禁烧工作。二是治水方面全市率先开展饮用水源地污染源评估工作,率先开展“电子围栏+无人机机场”建设,实现水库智治管理。持续开展污水零直排“回头看”,形成“乡镇自查+部门抽查”,有效巩固建设成效。完成全县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为及时掌握水质动态变化,加强预警溯源监测,建成4个市控、1个县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三是治土方面面落实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年度报告制度、地下储罐备案制度、拆除活动污染防治制度,按要求落实自行监测制度,将监测方案上传“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并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推进重点排污单位安装浙固码应用与视频监控。探索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编制试点方案,明确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重点排放源和重点治理措施清单。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场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全市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在天台召开。噪声治理方面编制印发了《天台县2023年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设立县级噪声污染投诉专线,截止10月底,发现处置各类噪声问题694起,完成4件省级交办、1件市级交办,县级噪声投诉专线受理6起投诉。

(三)生态文明主旋律持续唱响。

一是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入围省生态环境厅上报生态环境部遴选公示名单2例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案例入选市级典型案例。二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完成天台县绿网工程生态环境数智协同场景项目需求调研,各项数据对接平台部署开发工作已完成98%2798家企业实现在线监控,152个污染源排口实现在线监测。接入4个常规空气站点,12个非常规空气站点,22个水质断面监测站(自动站+手工站),项目6月完成初版上线并进入试运行阶段。三是积极争取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年累计向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争取到第三轮绿色转化资金3亿元(3年),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428万元。

(四)绿色发展新功能持续释放。

一是深化环保“三服务”工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二十条措施》,主动上门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三力士、德斯泰等重大建设项目落地的难点堵点问题。创新推出“党建+环保战略服务”工作机制,与企业和专业技术单位开展党建联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服务。推行“环境医生”服务模式,组建一支由专家、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团队,常态化、动态化为企业上门“把脉问诊”。二是争创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以试点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四个一”,通过市场化运作体系、低成本“绿岛”模式、技术改造的规范标准和智治应用平台构建“以废治废”减污降碳协同体系,助推橡胶、塑料等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圣达药业、百威成功入选省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试点三是推进低碳镇村建设。前往各乡镇、街道开展调研,一对一指导上报省级低碳镇村试点申报材料,同时,邀请省环科院专家开展指导帮扶,获批4个省级低(零)碳乡镇、5个低(零)碳村试点。

(五)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

一是保持高压执法态势。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企业208家,开展“绿剑2023专项行动”检查企业516家,开展“辐射专项检查”企业5家,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企业20家。今年共立案查处56件,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44件,共处罚款994.3747万元,其中五类案件数26起,居全市第一。办理学法积分抵扣罚款案件3起,减少罚款12万元,全市最多;办理不予处罚案件10件,减免罚款136.867万元。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今年累计受理投诉273件,同比下降26.6%,降幅全市第一。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先后出动713人次,检查217个点位次。二是有序推进问题整改。截至12月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24.2件,已全部完成办结销号。强化落实省委“七张问题清单”和“督察在线”系统应用考核工作,目前已完成省级问题办结销号5个、市级问题15个、县级问题43个。我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推行餐厨垃圾+生态养殖,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融合可持续发展”入选四季度市级典型案例。三是持续加强监督帮扶。积极派员参加各类执法监督帮扶工作,先后派员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黄河流域如何排污口排查、赴南京执法帮扶工作,一名执法人员获部里通报表彰;先后派员3人次参与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护航杭州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监督帮扶工作;多次多人参加市支队组织的执法交叉检查。

(六)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持续推进。

加强清廉机关建设以清廉机关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先锋,清风环保”清廉生态环保品牌建设,充分运用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开设“清风环保 每周廉语”等清廉宣传栏目,积极宣传清廉生态环保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具体路径,使清廉生态环保建设浸润人心。相关经验做法刊登在中国环境报上1篇、台州日报上3篇,清廉生态环保建设三季度考核进入全市优秀行列。是加强生态环保宣传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为契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志愿活动20余次。选送的《明天水边会有更多白鹭》荣获“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征集活动一等奖。将政务新媒体作为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重要信息窗口”“形象窗口,作为开展生态环境舆论传播和引导的标配工具,开通天台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累计刊发信息400条,实现了重大信息传播的同频共振、整体发声。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以更高站位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防环境风险隐患,强化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加强与周边县区联动合作,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持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督促指导园区管委会完成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队伍能力水平,确保县域环境安全。

(二)以更大力度提升群众环境满意度。

坚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清零,加快推进“七张问题清单”问题管控,确保面上生态环境整体良好。对已整改销号的问题,及时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强化问题自查自纠,推进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常态化,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紧盯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题,着力化解信访纠纷,继续开展领导带案下访,力争实现环境信访“双下降”。强化警示教育,定期通报查处、整改的违法行为和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推动企业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三)以更实举措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着力打好扬碧水、蓝天、清废、净土攻坚站,突出科学防治、精准防治,不断改善我县环境质量。开展饮用水源污染源和生态健康评估,继续巩固“划、立、治”工作,确保水源地环境安全。常态化开展在用机动车多部门路检路查联合执法和入户监督抽测,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监管,开展持续推进非道机械编码登记。扎实开展秸杆禁烧工作,有序开展扬尘走航监测,从严管理实验中学装修扬尘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通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力争实现颗粒物有效管控。以洪三园区为重点,推动橡胶行业和废橡胶行业整治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创建成效。

(四)以更强保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在洪三园区环评模块化试点基础上,在其他条件成熟的园区推开环评模块化工作,提高环评编制效率。按照市局统一部署,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开展有偿使用费征收和交易等工作。持续推行绿色金融创新,扎实做好排污权抵押贷款工作。贯彻落实《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生态环境领域十条硬核举措》,主动帮扶指导,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项目审批做好环保前期指导和服务工作,针对性解决企业面临的审批痛点、难点。持续开展企业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和帮扶指导,引导企业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以更高标准提升队伍规范化建设。

深入实施“制度固廉、明责抓廉、监督促廉、文化润廉、教育醒廉”五廉工程,通过扎实理论思想根基、夯实组织生活、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制定长效机制、丰富文化育廉活动等方式,把清廉生态环保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机融合,不断擦亮“清风环保”清廉生态环保品牌,保障政治生态延续风清气正,干部队伍保持朝气蓬勃,业务工作凸显扎实成效,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巩固。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持续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和导师带徒工作,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