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3002683909H/2023-109855 | ||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天台分局 | 发文日期: | 2023-08-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一、2023年上半年亮点工作
2023年以来,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干部职工勠力同心,承压奋进,治污攻坚深入推进,服务发展积极有为,风险防范持续加强,创先创优亮点纷呈。天台县国控地下水自动监测试点建设项目纳入省级试点。天台县“以废治废”活性炭全过程智治减污降碳协同获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为台州市首个。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苍山绿色制造基地项目获省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试点。天台县获评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各项工作任务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上半年,我县PM2.5平均浓度为25ug/m3,O3平均浓度为138ug/m3,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96.7%,“水十条”考核断面(里石门水库)、出境断面(百步)水质均达到Ⅱ类,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二)治污攻坚深入推进
一是治气方面。完成VOCs源头替代5家和低效VOCs治理设施改造75家。开展橡胶行业整治工作,出台《天台县橡胶行业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基本完成洪三园区所有橡胶企业排查。完成6家B级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治提升申报工作。开展锅炉炉窑深度治理,已明确5家企业治理目标,有序推进。完成路检路查29辆,入户检查20辆,完成4家机动车检查站检查工作。组织召开天台县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推进会,印发《天台县2023年深化扬尘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巩固扬尘治理工作成果。二是治水方面。开展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回头看工作,委托第三方评估单位对我县5个工业园区开展随机抽查,每月企业检查不少于10家,公共管网不短于2公里。截至目前,对县内相关单位、相关企业发出5期通报,通报问题近200个。为及时掌握水质动态变化,加强预警溯源监测,建成4个市控、1个县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三是治土方面。全面落实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年度报告制度、地下储罐备案制度、拆除活动污染防治制度,按要求落实自行监测制度,将监测方案上传“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并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推进重点排污单位安装浙固码应用与视频监控。探索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编制试点方案,明确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重点排放源和重点治理措施清单。活性炭“以废治废”项目获得省“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全市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在天台召开。四是噪声治理方面。印发并实施《天台县2023年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设立县级噪声污染投诉专线,目前完成4件市噪声污染专项治理办公室交办单,县级噪声投诉专线受理2起投诉,截止6月22日共受理处置噪声相关投诉237起。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环评审批手续。对不增加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改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备案制管理。截至目前,已惠及企业12家,环评报告书审批从法定期限60天缩减为7天、环评报告表审批从法定期限30天缩减为7天,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继续推行橡胶行业项目环评模块化管理。统一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模板,共享区域环境质量数据,大幅提升环评编制效率,降低环评报告编制成本。截至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享受到洪三园区橡胶行业环评模块化改革的红利,累计为企业减负120余万元。三是主动做好重点项目帮扶服务。以项目包办为抓手,优化服务工作机制,“包办员”、助企专员主动上门服务,做好环保前期指导和审批服务,纵向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沟通,横向与相关部门对接,及时协调解决三力士、德斯泰等重大建设项目落地的难点堵点问题。今年以来,前往企业开展“三服务”102(家)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93个。四是持续推广绿色金融政策。指导红石梁热电争取到碳排放绿色金融贷款授信3000万元。帮助天台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项目成功纳入中央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这也是浙江省首批中央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企业通过质押贷款替换,由原来的1.89亿贷款额度提高至2.39亿,贷款年化利率由原来的4.9%降低至3.65%,年利息支出成本减少300万元。
(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创新饮用水源地监管。创新实施里石门水库“电子围栏+无人机巡查”监管模式,实现“智能发现-智能预警-实时监控-抓拍取证”闭环管理,今年4月份建成以来,累计发现记录并处理钓鱼、露营、水面漂浮物、水色变化等问题超70个。二是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有序推进。目前,天台县生态环境“绿网工程”数智协同场景数字化项目,已完成系统初验,并成功上线浙政钉。橡胶行业数字化监管扩面实施,在去年完成40家企业的基础上,今年新增60家,实现对100家橡胶企业的600余套治污设施、2000余套产污设施实时信息监控,智慧运维管控,大数据分析管理,有效解决橡胶企业环保设施量大面广,执法不精准,监管难度大问题。三是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量显著增强。去年以来新考录的10名工作人员,有7名安排到执法一线。上半年,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绿剑2023—护航亚运”等专项检查,累计检查企业252家次,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38件,已做出行政处罚16件,共计罚款666.8471万元人民币,查封扣押10家次,移送公安7件。
(五)生态文明创建扎实推进
一是完成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上半年,专题组织到桐庐等地学习创建经验,梳理出“5大转化模式和12个典型案例” ,邀请省厅生态处对申报材料进行了专题指导,目前已经完成材料申报。二是完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复核和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自查材料申报。三是积极创建省级生物多样性实践体验地。经与县财政、县委宣传部多次对接,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在县文化中心建设约800平方的生态文明教育馆和生物多样性展馆,60万元用于完善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室外生物多样性宣传展示。四是竞得3年3亿省级绿色转化财政激励资金。为高质量打通绿色转化通道,打造绿色转化实践标杆区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六)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强化
一是加强清廉机关建设。以清廉机关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先锋,清风环保”清廉生态环保品牌建设,充分运用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开设“清风环保 每周廉语”等清廉宣传栏目,积极宣传清廉生态环保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具体路径,使清廉生态环保建设浸润人心。二是加强生态环保宣传。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为契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志愿活动20余次。选送的《明天水边会有更多白鹭》荣获“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征集活动一等奖。将政务新媒体作为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重要“信息窗口”“形象窗口”,作为开展生态环境舆论传播和引导的“标配”工具,开通天台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累计刊发信息263条,实现了重大信息传播的同频共振、整体发声。浙江日报以《天台:以生态画笔勾勒现代化和合之城》整版刊登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待进一步完善。各单位各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上,缺乏相互的沟通交流,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人员力量薄弱。我局人员数量为台州市最少,中层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梯队力量建设不足。
三、2023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稳、提、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稳水质。开展里石门水库污染物源调查、解析和评估工作,掌握水库内水质状况,摸清水库污染源分布情况,开展污染物成因溯源,针对性提出里石门水库的污染物减排治理措施。进一步加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确保饮用水源地、交接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稳定保持100%。二是提气质。以亚运会环境保障为主线,打好蓝天保卫战。不断深化工业废气深度治理,持续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激光雷达等科技手段加强对涉气问题的发现能力。以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为契机,深入推进橡胶行业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三是守土质。加强土壤监测工作,要求重点单位完成监测方案和监测任务,落实隐患排查制度。推进园区和“两场”地下水检测。以危废产生超100吨企业和危废经营收集企业为重点,以浙固码和AI视频任务为重点,编制危废经营单位提升整治方案,切实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巩固洪三园区“清废”成效。坚决守牢“土壤固废保卫战”防护墙。
二、坚持“美、新、优”,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县。一是坚持生态环境更优美。擦亮天台山水天生丽质底色,继续深化生态名县和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提升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力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省级生态文明实践体验地、省级生物多样性实践体验地。完成生态文明教育馆和生物多样性展馆建设。二是探索美丽经济新路径。以赭溪螺溪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谋划申报EOD项目。探索“水美环境”推动“水美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探索打造“在天台体验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新名片,打通生物多样性相关各产业链条,探索生物多样性赋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县建设新路径。三是坚持营商环境更优化。进一步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扩面。积极落实《台州市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给予企业改正机会和适度的容错空间,形成我县生态环境领域执法监管力度和“温度”兼顾、监管效果和企业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给天台经济注入更多的绿色活力。
三、坚持“严、实、廉”,锤炼干部队伍过硬作风。一是严守底线,保障环境安全。全力护航“亚运”,保障环境质量,通过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全面起底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扎实整改,确保县域环境安全。持续开展“绿剑2023—护航亚运”、噪音等专项执法行动,坚持依法、科学、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深入实际,出实招得实绩。重视每一件信访,在接件、处置、回访各环节都坚持公正公开透明,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期,学习打造枫桥式执法队,坚持矛盾纠纷不出县。针对群众举报内容要一一核实,立行立改逐一查办,一件一件抓落实,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实提高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三是廉洁自律,打造样板清廉机关。 深入实施“理论强廉、党建引廉、作风助廉、制度护廉、文化育廉、实干兴廉”六大工程,通过扎实理论思想根基、夯实组织生活、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制定长效机制、丰富文化育廉活动等方式,把清廉生态环保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机融合,不断擦亮“清风环保”清廉生态环保品牌,保障政治生态延续风清气正,干部队伍保持朝气蓬勃,业务工作凸显扎实成效,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