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30026837575/2023-120540 | ||
---|---|---|---|
发布机构: | 街头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23-07-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徐益君、何丙志、汪传魁、夏积钢、章肖华、齐潮秋、夏学敏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街头镇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街头镇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工作,满足基层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引导群众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健身氛围,不断提高辖区群众健康意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在镇村广泛、持续地开展。
街头镇把开展全民健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着力完善村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群众体育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抓好体系建设,在体育运动上不落下任何群众。成立街头镇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总站,选聘29位各村体育能人、志愿者担任行政村体育委员。按照街头镇片区规划,设置古镇、后岸和寒山湖三个片区体育委员,健全镇、片区、村三级群众体育服务网络。依托三个片区规划,分别以后岸、嘉图、金满坑等村为龙头村,在队伍组建、活动组织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体育指导,辐射、带动和扶持周边村。如台州市太极拳协会寒山培训基地设立在嘉图村,为周边各村定期开展太极拳运动指导。目前,全镇共组建门球、气排球、篮球等体育队伍50余支,运动队员超过700人。建立体育沙龙制度,每月举办一次各行政村体育委员沙龙活动。推出互助式培训,由不同业务特长的体育委员骨干,分期分类开展现场辅导教学,今年目前已开展2期。实施体育委员定期量化考核,将体育运动情况纳入街头镇“治村擂台”考核体系,对活动开展、培训指导、场地建设、平台使用等四块内容进行评分,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抓好服务供给,在体育基础上不忽视任何环节。在各行政村全面建设村级体育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健身运动等器材,打造“百姓健身房”,常态化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活动。依托美丽城镇建设,全镇实现“15分钟文体圈”行政村全覆盖,确保每一位村民出门均可享受到体育运动设施设备。如街头镇最偏远的小溪坑村在寒山湖渡船航线通航后,将到原本近一个小时的路程缩短至十几分钟,方便小溪坑村民参加更丰富的体育运动。大力推进全镇体育设施设备“组网”工程,依托片区规划,推动各村体育设施设备进行互补。坚持“体育串门”“做法共享”理念,实施各片区间联盟体育活动点单“走亲”。2022年,各片区共开展了体育“走亲”活动9场次,涉及门球、乒乓球、气排球、太极拳等5个项目,举办片区体育赛事活动25场,表演展示14场,普及人数近15000人次。按照“大型示范、小型多样、突出特色、创建品牌”工作思路,突出街头特色。近年来,承办了全国门球赛、全国空手道比赛、美丽乡村马拉松、全国场地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浙江省生态运动会、省市级气排球赛等多类专业赛事,在小赛事上做好街头服务,在大赛事上展现街头能力。
三是抓好体育赋能,在乡村振兴上不浪费任何资源。将非遗文化、竞技文化、休闲文化、和合文化等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体育项目中。舞龙、舞狮等3项传统体育活动申报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寒山石径项目、寒明岩景区游路系统建设项目等都以和合文化为背景,以寒山子文化为底蕴,着力打造成为百姓群众休闲健身的网红打卡点。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让村民在参与中实现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促进邻里关系,推动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如嘉图村不断壮大体育活动团队,引领老协、妇联积极参与,在拉动周边村体育爱好者的同时,还积极挖掘、带动有潜力的村民到队伍中,他们的兴趣爱好从“牌局”转战到“排球局”,生活方式更为健康,群众邻里关系也更为和谐。积极探索“体育+农业”“体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将全民健身和街头优美的自然资源相互结合作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推行“以体促旅”,增强发展后劲。如后岸村承办全国门球赛事时,100多支参赛队伍将全村2000多个农家乐床位预订一空。后岸村每年承接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近20场,通过这些赛事,每年可为村里带来250多万元直接收入,村集体收益增加30万元。
最后,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十分感谢您对街头镇体育发展及资源保护事业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联系单位:街头镇人民政府
联 系 人:王哲林
联系电话:139*****72
天台县街头镇人民政府
2023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