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3MB1959184P/2023-125737 | ||
---|---|---|---|
发布机构: |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3-03-3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3月23-24日
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
天台山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
是李白重要游踪地
出圈啦!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浙江天台山欢迎您!”天台县原政协主席、台州市天台山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陈政明在四川省江油“李白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发出“天台山”的声音。
天台是李白游踪地,唐朝近三百年间,有一支独特的队伍,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下,一路行游吟咏,到达诗人们最向往的天台山,沿途留下一条旖旎的“诗路”,这就是著名的 “浙东唐诗之路”。四川江油是李白的出生地,两地虽相隔千里,但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优良、文化底蕴历久弥新,进一步实现文旅资源共享。
李白文化旅游节还精心打造了一台开幕大戏----大型幻景人文诗舞剧《李白归来》,让李白不同生命阶段十二、谪仙、翰林、青莲相遇,体现了“心怀家国,诗惊天下”的特色。
其中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及其“天台四万八千丈”等天台山元素。陈政明感慨道:“一千多年前,从你们这里走出的李白,曾经到过我们那里,写下了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天台四万八千丈’就是其中的诗句。晚上我们有幸观看了《李白归来》的大型诗舞剧,令我非常震撼,把李白诗歌的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的融合在这样一台节目当中,以李白的梦想与追求为主线,充分表达了李白的家国情怀,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选择,使李白的诗歌能够得到发扬光大。李白是江油的、是四川的、是中国的、他又是世界的!”
天台山代表团与江油市宣传部文化界就今后如何加强交流共同推动李白文化进行了沟通。借助这个机会,天台代表团还与其他游踪地及中华诗词学会等与会嘉宾进行了友好交流,邀请他们跟着诗仙李白足迹,乘着现代高铁飞机,“飞腾直达天台来”!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更是名副其实的旅行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游中度过,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创作了大量诗篇,名闻天下。唐开元十四年,李白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天台山,写下了《天台晓望》。
《天台晓望》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诗人站在“高百越”的华顶之巅,凭高远眺“溟渤”,看见远方的东海,水天一色,大鹏翻飞,掀起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吞没巨鳌。他以大鹏自居,渴望能够施展才华,大展宏图,和他在江陵见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以及司马承祯时写的《大鹏遇希有鸟赋》一样。他的朋友任华在《寄李白》中称赞道:“余爱此两句: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斯言亦好在。”
天台华顶太白读书堂
李白喜爱天台山水,就在华顶峰下筑室读书,偶尔去石桥游览并采摘琪树果(即乌饭),也会去赤城攀登揽霞。神奇的天台山,令李白流连忘返,尤其是他的仙踪之友司马承祯在天台山坐忘修真,更使他着迷,产生了“好道心不歇”,也想学习司马承祯“服药炼金骨”,“千秋卧蓬阙”。
离开天台山了,李白也念念不忘。他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写道。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
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
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
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李白在诗中提到“国清”、国清周围的“五峰”以及通往国清路上的十里松,还有“灵溪”、“华顶”,“石梁”、“赤城霞”等等,足见李白对天台山的一往深情。
华顶景区
天台山大瀑布(琼台仙谷)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