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230026833949/2023-97988
发布机构: 县民政局 发文日期: 2023-12-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天台县民政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3-12-19 10:37 来源:县民政局 浏览次数:

2023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扎实推进服务阵地和服务品牌建设,充分发挥了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天台县推动“六大跨越”、建设现代化和合之城贡献民政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聚焦“弱有众扶”,持续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

1.扩面提标保障基本民生。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1443元/月,城乡低保标准调整为1110元/月。发挥临时救助备用金作用,人均临时救助资金2173元,缓解特殊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全面实施支出型救助,对34名因病、因学刚性支出较大的困难群众实施支出型低保救助。截至11月,我县共有低保对象5545户8323人,支出低保金8431.07万元,低边对象860户2348人,特困供养人员217人,支出特困供养金394.8万元,临时救助273人,支出临时救助金59.8万元。

2.加强特殊人群关爱保障。一是构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实现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与273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签订委托监护协议。做好孤儿和各类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由1466元提高至1533,目前全县在册孤儿28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80人,累计发放孤儿、困境儿童和低保家庭儿童生活费727.1万元。二是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数据审核月比对机制,残疾人月生活补贴标准由312.3元提高到333元,目前,全县符合条件在册享受两项补贴残疾人10787人,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542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245人,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17585人次总计2890万元。三是救助关爱流浪乞讨人员。抓好流浪乞讨人员救治、寻亲、救助、返乡工作,通过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手段查清13名流浪乞讨人员原籍并护送其返乡。

3.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积极探索慈善救助新路径,成功备案首单慈善信托300万元,积极参与“浙里有爱帮扶基金”项目,获得省慈善总会配捐1万元,常态化开展“慈善人人捐”“中华慈善日”等品牌慈善活动,新成立慈善组织4家,不断汇聚社会慈善力量。截至11月,共募集慈善款物1935.86万元,拨出救助款物2997.86万元,救助惠及群众4526人次。推进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探索“资金+物质+服务”的救助帮扶体系,先后实施“善居工程”“慈爱小屋”“金秋圆梦·启程助学”“困难尿毒症患者透析救助”等慈善项目19个,组织开展慈善义诊等公益活动30余场,持续在助医、助学、助残、助孤等领域精准发力。

(二)聚焦“老有康养”,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1.民生实事工作超额完成。省级民生实事:①每万老年人拥有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数大幅提升,新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4个、床位65张,累计建成床位145张,达到10.99张/万人。②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建设完成率200%,新建2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形成了无感监测、健康支持、智慧助餐等三大场景,服务老年群众超过10万人次。③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数61名,完成率132%。市级民生实事:④建成“老省心综合体”3家,通过盘活腾退闲置公房等方式,建成集助餐、托养、康复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为老服务综合体,缓解了城区老年人“家门口”养老服务难题;⑤完成村(社)老年食堂建设30家,完成率达到200%。

2.重点指标任务稳步推进。核心指标“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4.86人,超过省定目标23人,全市暂列第三;老年助餐配送餐达到37.02万人次,超过全年目标任务31万人次,村(社)覆盖率达到86%,超过70%的年度目标数;公办敬老院改革进一步推进,对赤城敬老院、平桥敬老院等2家公办机构进行改造提升,配建阳光厨房,计划在年底完成“公建民营”;《天台县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2021-2035)》经县政府常务办公会议通过,面向社会发布,并与县自规局做好对接,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高龄津贴实现全覆盖,全县17356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60元/月以上的高龄津贴;建成乡镇康养联合体5家,乡镇覆盖率达到53%。

3.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合理调整全县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撤并村(社)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新增3家,新建成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制订《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正在按程序提请县政府发文。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对接省属企业物产中大集团,将县新福利中心列入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适合山区县养老服务发展实际的新路子。做好“爱心卡”推广的前期工作,密切与省市及先进地区的沟通交流,并开展实地学习调研。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已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确定了建设单位和居家上门服务企业,全年将建成困难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210张以上。持续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防诈骗工作,对全县33家养老机构和414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排摸,坚决杜绝养老机构超额预付养老费用、各类不明来源的保健品进入机构。

(三)聚焦“温暖天台”,用心打造民政服务品牌阵地。

1.品牌化打造“和合老人家”养老服务阵地。酝酿打造“和合•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特色品牌,投入资金480万元对3家养老服务综合体进行标准化特色化改造,开拓养老服务空间3400余平方,统一配置老年食堂、康复室、图书室、老年课堂等硬件设施,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相关工作和经验做法被《台州日报》《浙江民政》刊发报道。

2.一站式打造“和合公益园”救助帮扶综合体。整体租用原妙山医院办公用房1128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完成房屋鉴定、设计改造、设备采购等建设,设置办公会议、儿童活动空间、手工坊、康复室等各类功能室30余个,打造以助联体为基础,融合慈善帮扶基地、社工站、未保站、助残服务站、妇儿驿站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有效对接慈善资源和志愿力量,为弱势群体提供一站式需求受理和服务供给。

3.高标准建成县级社会救助管理站。盘活整合县福利中心原址,按照国家三级站建设标准,投入建设资金150万元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装修改造,项目于11月验收交付,目前,救助站现有功能面积1830平米,设置救助床位50张,配备医护室、活动室、档案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房间24间,大幅度提升了我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

4.高质量打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围绕“一老一小”社区服务,投入建设资金70余万元完成赤城街道金盘社区服务综合体改造提升,拓展老幼生活、邻里议事、便民窗口、居民会客厅等功能空间1200余平方。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体7家,并投入福彩公益金104万元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工机构进行专业化、社会化运作,打造一社一品,如南兴社区小红星农场、溪林社区小“SHI”光计划等。

(四)聚焦“五社联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1.社区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扎实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落实社区工作经费410.72万元,达标完成各项指标清单。深化“三优社工”培养成长计划,举办天台县首届社工周活动和首届社区工作领军人才评选大赛,组织开展专职社工能力提升培训6场,持续建强基层治理力量。目前,全县293名专职社区工作者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6.25%,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占比84.98%。

2.社会组织活力持续激发。提升社会组织年检效率质量,完成573家社会组织年检工作。规范做好社团换届工作,监督指导社会团体换届、修改会费收费等15起。实施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政治审核制度,清退3名不符合任职要求人选。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作用,规范实施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15个,涉及资金200多万元,相关项目获得天台县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多个奖项。

3.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印发《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汇总编制社会组织内管制度范本,开展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谈话74人次。制定《天台县清廉社会组织建设指标评价体系》,打造天台县红心社等5个县级清廉示范点,县慈善总会“益路阳光”被列为入清廉台州建设微地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整治,发现会费收取标准确定不合规等问题7个并已全部整改完成。开展行业协会商会垄断协议等问题专项整治,约谈相关人员 80 余名,指导各类文本修正 12 个相关工作被《台州政研》、《台州日报》等刊发报道

(五)聚焦“惠民便民”,全面提高社会事务服务水平。

1.优化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全面开展结婚生育户口“一件事”联办,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截止11月底已接待婚姻家庭辅导887件,共受理各类登记5177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婚姻登记宣传活动,先后举行“2.14爱正当时”、“5.20旅拍打卡、情定天台”和“七夕·宋韵集体婚礼”活动,在全市首推“异地新人在天台登记结婚,免费游天台山”的新模式,实现青年婚恋与旅游发展双向奔赴。

2.落实惠民殡葬政策。稳步推进殡仪馆改扩建工程,累计已使用资金1302.34万元完成一期改造工程和二期工程中1号综合楼的改建施工。实现殡葬服务平稳有序运行,减免殡仪服务费用317.69万元,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完成省级节地生态葬项目(白鹤镇综合节地生态墓园)施工,县中心陵园二期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建成墓穴44500穴。深入开展公益性公墓专项整治,对23家公墓下达暂停销售整改通知书,处罚违规销售行为8万元,纪律处分5名相关责任人,追回违规使用的公墓维护费161.53万元。

3.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开展地名地址数据质量提升行动,做好社会治理管理平台新增地名信息的审核,完成“天仙线”界桩界线联检工作并签订协议书;推动地名地址业务网上办、掌上办,截至11月底,门牌办件量12298件,网办率100%,新增地名信息备案12条;做好路名牌保洁维护工作,新增新建道路路名牌25个,不规范路名牌整改换膜33个,新设数字门牌812个。

4.扶持水库移民共富增收。2023年全县共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2个,投入扶持资金1580万元。认真做好直补人口复核工作,目前全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人口总数为10110人,已发放直补资金606.06万元。成功申报第二批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天元未来社区邻里中心用房购置项目),总投资2145万元,申请省共同富裕补助资金1500万元。省水库移民第一批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天台县黄龙农贸服务中心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商户陆续开始入驻,共同富裕示范效应正逐步显现。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全局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谋划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切实发挥民政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乡困难群众动态调整机制,贯彻落实低保低边、临时救助、特殊群体救助等各项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救助+服务”转型发展,以县级助联体为载体,链接浙里有善救助资源,运用“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暖心服务,打响“和合公益园”阵地品牌。继续开展善居工程改造工作,不断改善低保、低边家庭居住和生活条件。严格落实探访关爱制度,主动化解救助信访事项,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二)织厚老龄群体“幸福网”。加强“老有康养”项目谋划,计划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3家以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谋划白鹤、洪畴等乡镇普惠型公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医康养结合的高端养老机构。抓好公办养老机构高质量运营,加快平桥敬老院公建民营进度,县福利中心尽快确定与物产中大金石集团等全国知名养老企业合作。系统推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试点工作,择优确定优质第三方运营机构入驻村(社)养老服务设施。探索创新山区特色老年助餐服务,高品质运营“和合•老人•家”老年食堂,打响“温暖天台”民生品牌。

(三)织密基层治理“善治网”。健全社工队伍成长机制,制定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考核办法,抓好业务技能培训指导,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综合体运营能力,计划完成跃龙社区“邻距里”服务综合体提升改造项目。立足“一老一小”社区需求,打造溪林社区老幼融合服务综合体。全方位落实社会组织管理,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和“僵尸型”组织清理工作,持续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监管,定期开展抽查走访和专项整治,促进全县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力度,通过公益创投、购买服务、项目接洽等方式,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支持。

(四)织细优质民政“服务网”。抓好婚姻登记处搬迁工作,启动景区式户外颁证基地建设,成立挂牌县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持续推进婚俗改革,深化“婚登+文旅”展示天台和合婚俗。进一步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加快推进县殡仪馆改扩建二期工程,积极稳妥开展公益性公墓专项整治,扎实推动殡葬领域审计整改落地见效。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宣传,全面推广应用数字门牌,积极开展地名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全力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加快推进省第二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天元未来社区邻里中心用房购置项目)落地实施。

(五)织严党的建设“组织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支部堡垒战斗力,全面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紧扣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聚焦全县“建设现代化和合之城”战略定位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标杆县”目标,持续推动清廉民政和模范机关建设,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争先、进位、创优”工作热情,深度融合党建业务发展,努力推动民政领域各项工作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