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23002683538T/2022-108093
发布机构: 平桥镇 发文日期: 2022-07-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2021年及十四五工作计划总结
时间:2022-07-18 16:22 来源:平桥镇 浏览次数:

一、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发展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以赴建设“五城三区”,实现了“两手硬、两战赢”。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面对输入性疫情病例数居全县一半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一切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重、一切为防疫让路,快速响应、果断决策,大年三十就严格管控,陆续推出疫情防控十八条措施、筹设“小城大爱”疫情防控基金、招募有医护专长的志愿者火速驰援平桥医院、设红黑榜树正反典型、将网格建到车间里等举措,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实现本地继发性病例“零新增”,打赢了疫情防控的攻坚战,交上了一份彰显平桥力量、体现平桥效率、展现平桥担当的高分答卷。最难能可贵的是,“小城大爱”疫情防控基金一设立,就得到了许多企业、乡贤和个人的鼎力支持,累计收到100多个爱心组织、600多位爱心人士捐赠的应急物资432.9万元,为疫情防控注入了强劲动力。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慎终如始、严防严控,有效巩固防疫成果,获评市新冠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一年来,我们大抓项目,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以项目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每月召开项目推进例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项目指数综合排名全县第一。谋划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20个,严牌一期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蓝天科创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坚持专班运作、争先创优,开展“通堵点、破难点”攻坚行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完成城市设计初稿,15个工业土地“用而未尽”项目开工建设,城前线改造提升、章前综合供能站、下街储运地块等项目政策处理全面完成。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立项目招引储备库,推出“五百亩熟地、千亩产业平台”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5个,落地13个,总投资超50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4个。

一年来,我们综合施策,经济发展稳中有升。主动应对复杂形势挑战,以必胜信心、非常之力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一图一码”综合排名和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外贸自营出口增速等经济指标居全县前列,获评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优两强”强镇竞赛优胜乡镇。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在全市率先推出驻企指导员和星级动态考评制度,178名机关干部入驻企业指导,马不停蹄送政策、送物资、送服务,两周时间实现全镇企业100%复工达产,统筹打好“两战”工作在全市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强化企业培育,出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扶持政策,净增规上企业6家,完成个转企20家,绩效评价A类企业12家,得威德公司入围省级隐形冠军培育名单,大自然成功上市。强化数字赋能、科技赋能,完成企业数字化改造11家,数字经济产值率增长3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65个新产品列入省级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出台人才扶持办法,举办中科院过程所高层次人才项目天台企业行对接会,入选市“500精英”人才1人,落地创业项目1个。抢抓疫后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机遇期,成立“商家联盟”激活消费市场,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

一年来,我们建管并重,城市品质有效提升。启动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美丽城镇行动方案获省第二批美丽城镇样板镇优秀方案,调整报批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个。思泉北路延伸段建成通车,打通镇区北大门;蓝天大桥桥墩全面完成,2#桥桥梁完成铺设;始丰路白改黑、经四路完成建设,振兴北路拓宽、飞龙路等项目有序推进。新增城乡公交线路2条,新建停车亭34个,新增公共停车位200个。八角亭商业综合体完成建设,荣远尚郡、凤凰里基本建成,杨帆·龙庭主体结顶,城市集聚功能不断增强。持续加强城市管理,建成规范化行政执法中队,常态化开展镇区、花前园区环境秩序整治,城市管理现场管控成效全县第一,案件办理数量、质量均居全县首位。我镇获评浙江生态省建设先进集体、省“无违建县”创建先进集体。

一年来,我们片区带全域,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创成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26家农业主体完成“肥药两制”改革试点培育,上庞村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获评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里田农业“云端种菜”成为省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新增省“五园”创建示范基地3家,天盛雷笋等3个产品荣获全国金奖。新培育省市县农业龙头企业14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实施片区化组团发展,始丰溯源精品示范区创成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张思片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基本完成,创建提升省A级景区村11个,下王等2个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深化农文旅融合,创成省3A级景区镇,平桥湿地创成国家AAA级景区,易筋经风情小镇创成省第四批旅游风情小镇,飞腾峡漂流建成营业,新增二星级农家乐4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完成宅基地复垦189亩、“两改一还”800亩。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始丰溪平桥段获评市级“美丽河湖”。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县前列,新增省市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示范村3个、省级示范性农村公厕1座、省级农村星级公厕5座。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实现全覆盖。新建“四好农村路”8.6公里,整治变型拖拉机132辆,清理松材线虫病枯死木45670.5亩,完成病险山塘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验收4座。全面推进“三治融合”,新增省市民主法治村3个。

一年来,我们补短强弱,民生幸福更有温度。开展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百日攻坚行动,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实施低收入农户持股计划,新寺后消薄园基本建成,下山移民安置区提前13个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低保补差率达75%以上,如期实现“三清零”目标,获评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优先发展教育,平桥中学教师宿舍楼建成入住,搁置18年之久的综合楼项目开工建设,中高考成绩优异。健康平桥建设加快推进,平桥医院迁建项目政策处理全面完成,平桥医院中医部门诊楼、住院部完成改造并投用,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家,完成结直肠癌重点人群筛查3610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接种14500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宗渊书院获评市和合书院,文溪书院建成投用,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0家、农村基层体育场地5座,新增省五星级文化礼堂2家,天台首届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在茅垟村举办,我镇获评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乡村就业300余人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落实。民政工作在全县作典型发言,新建避灾中心7家,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7户、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1户,残疾人之家通过省四星级复评,创成首批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镇中心敬老院完成改造提升。创新推出“平安体检日记”和矛盾调解18法,常态化推进平安隐患和信访矛盾清零,火警数、火灾数、盗抢案件数、信访重点人数分别下降57.69%、62.5%、43%、55%,一批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落实解决方案,连续五个月跻身全市信访积案化解十佳乡镇。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工作、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不断加强,输送30名优秀青年参军入伍。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第七次人口普查。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老龄等事业有了新发展,对台、档案、应急、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忠实履职,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等精神,在学思践悟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府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在张思等村试点开展数字化建设,大力推广浙政钉、浙里办,“网办率”“掌办率”达80%以上。坚持依法行政,高质量抓好县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法治建设,行政诉讼案件“零败诉”,行政复议案件“零发生”,蓝天法治主题公园入选全省十大 “我最喜爱的宪法宣传阵地”,我镇获评市法治宣传规范化乡镇。政务公开全面推进,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落实人大建议案。2020年确定的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各位代表,2020年全镇上下砥砺奋进,为“十三五”发展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开展了平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改革创新大突破。完成全国中心镇建设示范试点、小城市培育试点等一批试点任务,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心镇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建成全市首个乡镇党政综合服务中心,被列为全市“受办分离”和天台“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最多跑一次”工作在全市作典型发言,农村公共厕所服务大提升入选全省亮点项目。乡镇机构改革、土地确权登记等工作圆满完成。

--综合实力大跃升。全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到67亿元,年均增长12%;入库税收实现翻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5%和12%。花前工业园区完成二期建设,置信智造谷建成投产,园区产值年均增长10%;新增规上企业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引进振泽农业、拾得农业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农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创成省A级景区村33个、国家AA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示范基地7个。

--城乡面貌大变化。南区、新北区、东部新区等区块完成征迁,镇区和前山集镇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县前列,张思片区被列为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考察点,受到时任省委书记车俊同志多次点赞。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省园林城镇,获评浙江生态省建设突出贡献集体、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中国最美乡镇。

--民生福祉大改善。完成紫凝地质灾害隐患点异地搬迁和18个自然村下山移民搬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所,平桥中学联姻杭州学军中学,中、高考成绩优异。天台人民医院医共体平桥分院正式挂牌,成功创建市健康乡镇。镇文化礼堂分部、王德惠书画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获评省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省书香城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建成投用。“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生产事故数、治安案件数大幅下降。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全面冲击,遭遇了最强台风“利奇马”的正面袭击,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镇政府接力奋斗、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镇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我镇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项目储备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城镇功能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政府系统作风建设还有不少短板,营商环境需要持续优化。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天台迈入高铁时代,为平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唯有主动,方能制胜未来。

“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和镇十二届五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三大任务”,走好“五条路径”,争先创优、赶超跨越,加快建设中国滤料第一镇、高品质天台副中心,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打造现代化和合之城示范窗口。

“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发展指标“高于县均、扩大份额、走在前列”,到2025年,全镇生产总值11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旅游收入、工业性投资、民生事业投入实现翻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7.6万元、3.6万元,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基层治理高效能。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走好科技创新之路,打造镇域科创新高地。坚持科技人才首位战略,积极对接浙江三大科创高地,打造天台创新转化示范基地。做强创新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创成产业用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做大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以上。做优创新生态,完善招才引智扶持办法,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育行动,引进“市500精英”人才10人,落地人才项目10个,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打造聚才蓄水池。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到科教重地设立研发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的深入对接合作,建设实体研究院,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坚持工业强镇不动摇,加快产业集群培育,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超60亿元,产业用布行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中国滤料第一镇”。对标工业4.0制造体系,建立产业链链长机制,打造产业用布等标志性产业链,发展高端装备、大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施企业跃升“2320”计划,培育十亿元企业2家、上市企业3家,新增规上企业20家以上,培树一批工业4.0标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以上。聚力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高端化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项目攻坚招引,确保“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超120亿元。

(三)走好践行“两山”之路,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全域大花园、全域大农场、全域大旅游建设,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浙江共同富裕的示范窗口。推进片区化组团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全覆盖。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深化“两进两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乡村电商等富民产业,引育一批现代农业、数字农业项目,建成旅游度假村、A级景区村等一批全域旅游项目,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四)走好开放融合之路,构建新型城镇化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核心,注重产城人融合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主动融入高铁时代,配合做好207省道、315省道、金台城际铁路、通用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谋划建设,建成高铁站至平桥连接线,畅通开放大环线。把产业和创新作为主攻方向,主动对接大上海、杭州湾,承接一批产业溢出项目,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实施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立足西部20万人口,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质扩容城镇经济,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提升“四集”能力,带动西部区域协调融合发展,让群众共享一体化发展红利。

(五)走好共建共享之路,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推动富民惠民安民。打响“学在平桥”金名片,加强与学军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建立健全城乡教育共同体机制,协同推进学前教育补短提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加快健康平桥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天台医共体平桥分中心。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推进基层体育场馆建设,争创省体育现代化乡镇。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做好稳就业工作,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养老服务体系。树立整体智治、和合善治理念,建立健全“四治融合”治理体系,推动镇域治理现代化,积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桥。

三、全力以赴做好“十四五”开局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突出争先导向,强化比拼意识,确保实现“十四五”开门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入库税收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壮大实体经济。坚持“工业强镇”,全面对标工业4.0制造体系,发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开展低小散整治,育大产业集群,力争滤料行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擦亮“中国滤料第一镇”金名片。全力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加快南部产业新区等项目前期,抓好“一老一小”改造提升,完成旦肖岩畈、筛网城等区块土地收储,强盛小微园争取企业入驻投产。推进花前园区提质增效,19个工业用地“用而未尽”项目全面开工,8个项目建成投用,低小散整治入园21家。协同发展旅游用品等传统产业,主动承接优质产业溢出,推进“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培育,丰富产业发展类型。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确保数字经济产值率增长12%。推进数字产业化,启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强数字经济项目招引,打造天台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推进产业数字化,强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推进置信智造谷省级数字化小微园创建,建设投用产业用布行业省级互联网平台,实施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10家。加快建设5G、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新增5G基站8个。强化电商、微商产业发展,推进电商入库。

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全面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降本减负各项政策,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坚持扶优育新活小,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培育一批拟上市企业,新增上市企业1家。深入实施“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和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个转企20家、小升规5家、亿元企业2家。深化“小巨人”企业梯队培育,引导支持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打造一批行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三服务,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推行承诺制、预审批制度,实现审批再提速。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健全综合绩效评价机制,正向激励、反向倒逼,进一步提高亩均效益。继续选派驻企指导员,推进企业码应用,实行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开展困难企业“一对一”帮扶,切实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落实落细降本减负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发展。

(二)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坚持创新赋能、改革破题,走深走实科技新长征,打造改革创新高地。

不断壮大创新主体。持续加大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科创企业梯队成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3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研发投入,加快规上工业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家,力争R&D经费支出增长12%以上。

全力优化创新生态。全力搭建创新平台,推进蓝天科创产业园建设,谋划滤料科技研发中心,加快产业用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落实招才引智政策,坚持“人才+项目”引才模式,举办高层次人才项目招引活动,优化人才服务,高水平打造人才创业园,新引进“市500精英”人才2人、落地创业项目1个以上。鼓励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打造异地聚才的“人才飞地”,力争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个,申报技术专利50个以上。始终把民营企业家作为平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引领广大企业家守正出新、勇立潮头、再攀高峰。

加快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便民服务数字e家建设,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出一批“智能秒办”事项,推动政务服务“异地可办”“一证通办”。加快各个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广直达企业、直达民生、直达基层、直达治理的各类场景应用,推动“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掌上治理”。

(三)聚力项目双进,扩大有效投资。项目是牵引发展的“牛鼻子”。要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打好项目双进攻坚战。

专班攻坚强推进。按照“前期项目抓深入、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出形象、完工项目圈句号”要求,健全专班攻坚机制,开展“通堵破难”竞赛活动,清单化、表格式强势推进,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57个,新投产25个,完成投资21.92亿元。重点加快水系连通、前山小学迁建、平桥镇综合服务中心、始丰溪南岸绿道等项目前期,开建章前综合功能站、屯桥线提升改造工程、中国滤料博物馆等项目,加快横坑水库除险加固、舍不得民宿二期工程等项目,投产大自然二期、严牌滤布、嘉业医化、皓天环保等一批产业项目。

虎口夺食抓招引。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完善招商机制和政策,创新招商方式,全员合力盯紧抓牢项目招引。主动融入长三角、对接大上海,突出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突出乡贤招商,发挥异地商会作用,吸引更多乡贤回归。突出以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高端创业人才项目。重点盯牢安通智汇谷、下街储用中心等项目招引落地,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1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落地率60%以上。

千方百计强保障。围绕“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先进制造、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重大投资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城镇低效用地50亩以上,消化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50亩以上,力争供地250亩。加强资金使用统筹规划,全力向上争取各类资金,整合管理、高效利用。深挖民间资本“富矿”,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四)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实施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争创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

加快城市建设。启动镇区总规控规修编,有序推进东部新区、新北区等区块开发,优化城市布局。围绕美丽城镇“十个一”,完善城市路网,力争蓝天大桥建成通车,完成振兴北路拓宽、始丰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加快蓝天大道北段、高铁站至平桥连接线项目前期。扮靓城市形象,启动朝阳小区改造,开建小镇客厅、邻里中心、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加快杨帆·龙庭、锦绣华庭等住宅小区建设,竣工交付下山移民安置区,增强城市承载力,促进人口集聚。实施城市景观提升工程,加快双湖公园改造、前门溪和王里溪下段整治,推进背街小巷、路口沿线、花前园区节点景观提升。

繁荣城市经济。坚持“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理念,多元化打造城镇商贸业态,打响省级商贸名镇品牌。大力发展金融信息、文化创意、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深入谋划平桥之芯,推进辉龙国际大酒店项目前期,加快八角亭商业综合体招商,龙庭百悦荟商业综合体开张营业。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电商网购、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推进发展夜间经济。

加强城市管理。坚持用绣花功夫解决城市管理短板,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搭建,开展基层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加强镇区垃圾分类,创建思泉北路示范街,谋划第一垃圾中转站搬迁,改造提升第二、第三垃圾中转站,实施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提升项目,争创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个以上。深化交通治堵,常态推进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严管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新增公共停车位200个。强化市政设施、绿化亮化管养,推进城市颜值和市民幸福感双提升。持续开展城市文明行动,集中治理不文明行为,推动群众文明习惯大变革。

(五)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举镇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共同富裕赛道上领跑快跑。

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扎实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1万亩,新创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千亩片4个、省级水稻新品种示范方10个、省级水稻新品种展示方2个。坚持品牌质量强农,推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管理,扶持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绿色农业、数字农业,打造“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平桥样板。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示范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4家,建成数字农业工厂2家。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深化“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片区组团行动,加强古村居、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个、达标片区2个,创建特色精品村1个以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开工建设八角亭农民公寓,统筹解决农村住房困难200户以上,建设提升“四好农村路”10公里以上,新增省星级农村公厕4座以上、省市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示范村2个以上,提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6个。创建朝阳社区。持续推进“两个流转”,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特色民宿、乡村电商等美丽产业,让乡村成为创业热土。

创造富裕富足生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拓宽农户持股、飞地抱团等模式,加快庄前、新屋下、周家塘等3个村村留地开发,投用新寺后消薄养殖园,推进张思博物馆飞地抱团项目,实施水库移民项目8个,推动低收入群体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打造全业全域旅游。深化农文旅融合,重绘“洪崖山房图”,创建省5A级景区镇。抓好峇溪国家AAA级景区和7个省A级景区村创建,推动全域旅游提质扩面。谋划易筋经展览馆建设,提速易筋经风情小镇、峇溪艺术谷等项目,加大古韵张思景区招商引资,争取列入全省“两山”转化典型。深度开发易筋经研学游、乡村研学游,谋划创建国家研学基地。加快发展康养产业,打造问道养生、乡村康养系列产品,谋划金坑度假村、茶文化旅游度假酒店、青山岊经典健身步道等项目。推进工旅融合,提升新维士、济公缘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建成投用农文旅展销中心,带动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坚持以节兴旅,办好张思古村文化旅游节、峇溪清凉避暑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产品推介,培育智慧旅游新业态,提升游客体验度。

(六)注重民生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让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常态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健全“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打好网格阵地战。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并重,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领域管控,抓好全民疫苗接种,继续交出防疫高分报表。

提高公共服务品质。深化与学军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加快平桥中学综合楼、平桥二中学生宿舍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平桥中学扩建、花前幼儿园、屯桥幼儿园迁建等项目前期。实施健康平桥行动,构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开建平桥医院迁建项目,争创五星级食安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谋划陆蠡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新建成和合书吧1家、文化礼堂8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挖掘平桥传统文化,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启动省体育现代化创建,新建百姓健身房等体育场馆2家,建成蓝天微型便民体育公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移风易俗,抓好紫凝公墓管理。

加强社会保障水平。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80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抓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推进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5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探索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开工建设平桥镇第二养老中心。加强社会救助、慈善、残疾人等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两智融合”,启动镇智慧治理中心建设,做强城市大脑,加快2个智慧安防小区和8个村的“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迭代升级,建设禁毒网红打卡示范点和反邪教宣传教育示范带,打造“扫码反邪、数字禁毒”的平桥样板,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力度,大力推广“金钟罩”注册应用,形成智能治理新格局。健全“一三五”镇域治理体系,以“一站式、窗口化服务”思维,整合建设镇矛调中心,重视初信初防,推进积案和重复访化解,用好矛盾调解18法,努力构建“三不”信访生态。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密排查整治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隐患,充实镇应急力量,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启动“八五”普法宣传。大力支持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征兵、拥军优属等工作,建设民兵训练基地,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激励他们为中国滤料第一镇、高品质天台副中心建设再立新功。

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征程、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按照“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强谋划、强执行、强合力,提升工作效能,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践行“两个维护”,忠诚忠实讲政治。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工作谋划和落实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坚持以民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牢记初心使命、恪守人民情怀,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怨什么、我们就改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就补什么”,深入开展“三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浙政钉、浙里办推广应用,推进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智能化建设,实现“就近办”“自助办”,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让群众笑脸成为城市的最美风景。

(三)树牢法治思维,依法依规履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重大执法决定等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开展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大兴实干之风,善作善成勇担当。全面开展讨论实践活动,走出“舒适圈”,迈向“新阶段”,大兴真抓实干之风,营造攻坚破难之势,以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走前列”。严格检查督查、跟踪问效,强化清单化表格式管理,确保“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

(五)保持本心本色,清政廉洁守底线。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防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坚决惩处各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恰是百年风华,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发扬“三牛”精神,奋力打拼、争先创优、勇开新局,为加快中国滤料第一镇、高品质天台副中心建设、打造现代化和合之城示范窗口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