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310235765392606/2022-127227
  • 文件编号:天政办发〔2022〕24号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 发布单位:天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2-05-30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政策原文:
  • 政策解读:
天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台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增收共富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2-06-13 14:42 来源: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天台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增收共富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天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天政办发〔2022〕24号.doc


天台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增收共富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精神,全力打造诗画浙江引领区、加快建设“重要窗口”,推进文化铸魂、数字赋能、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根据《文化和旅游部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文旅政法发〔2021〕110号),结合天台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现代化和合之城”战略为引领,以文旅带富为方向,聚焦品质促富、业态育富、运营创富、文化润富,以百村千户农民旅游增收计划为载体,助推共同富裕。2022年争取实现全县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品质促富”,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化。

1.建设一批A级景区村庄。推进“八个全覆盖”工程,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文旅农深度融合,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推动景区村向2.0版提质升级,打造可观可感乡村共同富裕主题示范景区景点。2022年,新创建景区村30个。深化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旅游10大示范片区,通过“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集聚化发展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村庄发展内生动力。(县文广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2.创建提升一批A级景区乡镇。围绕“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体验更精致、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营造主客共享空间,丰富游客综合体验。继续开展A级景区镇品质提升行动,已创成A级景区乡镇进行提档提升。街头镇创建省5A级景区镇,雷峰乡创建4A级景区镇,坦头镇、三合镇、洪畴镇创建创省3A级景区乡镇,实现全县A级景区镇全覆盖。(县文广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3.建设未来乡村样板村。以人本化、田园化、科技化、融合化为导向,打造“经济美、全域美、人文美、乡风美、生活美”为一体的乡村建设新格局。安科新村借助未来乡村项目,依托安科片区党建联盟,突出产业导向,打造“十美共富”未来乡村新样板。后岸村依托产业优势,区域联动抱团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炼农耕、非遗等本土文化,打造未来乡村的经典样板。(县农业农村局、始丰街道、街头镇)

4.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集成创新示范样板建设。加快寒山神隐、始丰溯源争创省级共富示范带。龙溪乡通过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带动“多彩研学+隐逸文旅+书画艺术群”的寒山文旅产业体系建设,形成有效反哺机制,支持农民增收、农村运维与生态保护,打造“风貌优美、机制长效、文旅融合、产业兴旺、村强民富”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集成创新示范样板。各乡镇(街道)要积极谋划农文旅融合促进共富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列入省级层面试点或专项债支持。(县农业农村、县文广体局、县住建局、县旅游集团、各乡镇<街道>)

5.提升诗路名城古镇(村)。围绕和合、霞客、寒山、易筋经等天台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的诗路名镇。加快提升一批诗路历史文化村落。争取更多的古村落进入市级、省级、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实施张思村提升项目,修复古道、四合院、自然水系,深入挖掘民间故事,将一根藤、砖雕、木雕、蔑席、苎布、箍桶等传统工艺做成产业,传承非遗文化。灵坑村通过古道修缮、沿溪景观节点改造提升、传统建筑修缮和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古村旅游文章。(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各乡镇<街道>)

(二)聚焦“业态育富”,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

1.打造文化主题民宿。坚持“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要求,推动民宿迭代升级,持续推进寒山民宿集聚助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建设。2022年培育2家以上省品质等级民宿。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通过“民宿+非遗”“民宿+艺术”等融合发展方式,打造一批文化主题民宿、非遗民宿。 (县文广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2.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区。以文化植入、产业培育为重点,发展各类业态。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乡村的生态优势、环境优势、产业优势,开发沉浸体验、旅居康养、互动参与等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服务,为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将峇溪谷乐园打造成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项目参与于一体的沉浸式旅游业态集聚区。(县文广旅体局、各乡镇<街道>)

3.打造高山度假区。推动高海拔地区做强冰雪经济,推动“冷资源”向“热经济”转变。以山地休闲改革为抓手,加强绿城小镇和天台山雪乐园运营;苍山顶谋划以“高山温泉”为特色,打造集观光、运动、度假、会议、养身于一体的长三角高山综合旅游区,争取列入省级试点。(县文广旅体局、石梁镇、泳溪乡)

(三)聚焦“运营创富”,推进乡村旅游多元化。

1.加强旅游专业运营。探索旅游景区专业化、连锁化运营模式,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专业团队,组建“旅游运营智库”。实施“万村景区化”2.0,打造1个以上专业强、服务优的乡村旅游运营团队,培育10位“乡村旅游带头人”,开展乡村旅游培训2场。(县文广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2.成立强村富民旅游公司。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探索和利益分配机制创新,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共同富裕道路,让乡村旅游成为探索乡村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探索村庄从“建设”到“经营”的转型升级,发展“农户+村集体+公司”的乡村旅游模式,激发农村产业活力。(县文广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3.开展红色村播。全面推行“红色村播”,发挥“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示范”作用,推广直播“卖特产、卖民宿、卖山水”为重点的农特产品销售模式,带动“农民变为新主播、手机变为新农具、数据变为新农资、直播变为新农活”。县级打造一个“红色村播学院”和白鹤镇、坦头镇两个直播基地,培育一批“网红主播”,孵化一批“农创IP”。(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团县委)。

(四)聚焦“文化润富”,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化。

1.建设高标准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升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生活品质,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制定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标准,高标准实现县有“四馆一院”、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社区有文化家园要求。2022年,新增文化驿站1家,和合书吧2家,乡村博物馆5家,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0个(县文广旅体局、各乡镇<街道>)

2.全力覆盖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推进各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持续拓展“文化超市”公益艺术培训、“文艺百师团”公益服务、“天台山人文大讲堂”,公益阅读等品牌活动,推广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开展送讲座展览、送书下乡等活动,完成送戏下乡100场、文化走亲5场。(县文广旅体局、各乡镇<街道>)

3.促进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在传承发展中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高质量完成和合非遗馆建设,高标准创建省级和合文化生态保护区。2022年,评定非遗特色街区1条、非遗主题酒店(民宿)4家、非遗主题旅游线路5条、非遗文创骨干企业5家、新增非遗品牌10个,完成省级非遗旅游景区评估,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促进文旅融合。通过非遗与研学、民宿、文创、演艺等融合,让“吃非遗”“玩非遗”“赏非遗”“学非遗”“购非遗”唤醒沉睡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县文广旅体局、各乡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乡村旅游推动农民增收共富工作办公室,由县旅游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实施。各相关单位都要高度重视相关工作,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发展局面。

(二)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人、财、物、用地等积极向旅游业倾斜。各类支农、涉旅、生态、文化、水利、交通等扶持资金,向村庄建设项目倾斜。

(三)健全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完善信息报送机制、项目推进机制和督查问责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对工作计划推进情况实行一月一报。乡镇包干,领导包抓,部门指导。把百村千户农民旅游增收工作纳入到年度考核中。

(四)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经验,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附件:天台县2022年A级景区村庄创建项目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