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230026831081/2021-123486
发布机构: 天台县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21-07-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天台县统计局关于2012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时间:2021-07-12 08:34 来源: 浏览次数: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围绕“跨越发展”这个主题,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努力化解要素制约,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城乡统筹,全面改善民生事业,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一、综合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50.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1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95亿元,增长9.9%,工业实现增加值56.02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72.35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7.9∶45.3∶46.8调整为2012年的7.9∶43.9∶48.2。人均生产总值(GDP)25493元,比上年增长8.3%。

二、农业

201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5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3.2%。农作物播种面积35308公顷,比上年增加36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597公顷,比上年减少41公顷,粮食产量120379吨,比上年增加2628吨,每公顷产量5101公斤,比上年增长120公斤,增长2.4%。经济类作物播种面积10750公顷,比上年增加436公顷,增长4.2%,其中:蔬菜播种面积6311公顷,比上年增加90公顷,药材播种面积1395公顷,增加50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40公顷,增加70公顷。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2012年末生猪存栏13.75万头,比上年增长0.6%;家禽存栏222.67万羽,比上年同期减少4.5%,出栏776.28万羽,比上年增长23.9%;2012年肉类总产量20192吨,比上年增长11.6%。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增长(%)

粮    食

120379

2.2

油    料

2986

11.9

茶    叶

2060

4.4

蚕    茧

62

5.1

蔬    菜

122832

2.2

水    果

77315

16.1

肉    类

20192

11.6

禽  蛋

2824

0.2

牛    奶

17

0

淡水产品

2725

0.04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至2012年底全县水土流失累计治理面积38.1千公顷;2012年水利总投入2.26亿元,比上年增长76.6%;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3.26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135吨,比上年增长1.6%;农村用电量2981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9%。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在危机中平稳发展。2012年全县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工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238.8分。轻、重工业比从上年的39.7∶60.3调整为2012年的40.9:59.1。从经济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增速最快,有限责任公司增速次之,2012年两者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3.82亿元、14.4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6%和17.4%。从主要行业看,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5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速超过10%,分别为41.1%、20.9%、13.3%、12.5%和10.4%。从分区域看,五大工业重镇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6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全县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6%。三个街道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59.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

2012年年末全县有资质的建筑单位27家,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16.6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2.0%,其中新开工面积168.5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0.0%;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27.80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9.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2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83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38.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8%,房地产投资完成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61.5%。    

五、交通、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中有升。2012年末,全县营用客车拥有量273辆,营用客车总客位6638座。全县营用货车拥有量1865辆,比上年末增加208辆,营用货车总吨位6155吨,增加538吨。2012年全县营运性公路货运量289万吨,比上年增长4.9%,货物周转量7.18亿吨公里,增长8.1%;全年营运性客运量756万人,增长0.5%,旅客周转量4.58亿人公里,增长0.9%。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12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7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0.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1.2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2%;国际互联网用户数79575户,比上年末增长27.7%。

六、国内外贸易、旅游

201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2012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74亿元,增长1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46亿元,增长22.4%。按消费形态分,全年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4743万元,比上年增长35.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1.09亿元,增长16.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846万元,增长2.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8491万元,增长11.7%。

2012年,全县全社会出口交货值8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外贸自营进出口6.0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0.4%,其中:外贸自营出口5.63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到年底,全县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33家,比上年末增加22家。在出口商品中,橡塑产品14061万美元,汽车用品、工艺品14274万美元,生物医药产品13078万美元,机电产品6374万美元,产业用布2477万美元,建材类3080万美元,其他产品2978万美元。外贸自营进口4332万美元,比上年减少4.7%。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68万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718万美元。

旅游业加速发展。2012年,全县旅游工作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通过“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复评为目标,以强力推进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按照打造休闲、度假、养生旅游胜地和构建“全国旅游大县”的发展思路,精心谋划,稳步推进。整修徐霞客古道,完善景区设施,打响了“中国旅游日,首游天台山”旅游口号。旅游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4%,实现旅游总收入46.72亿,增长31.5%,实现景区门票收入6342万元,增长43.1%。

七、金融、财政和保险

2012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4.41亿元,同期增长15.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项贷款余额181.8亿元,增长14.6%。其中:短期贷款1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中长期贷款65.36亿元,增长11.7%。个人消费贷款合计7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金融机构存贷比88.9%,比上年年末下降0.8个百分点。

2012年,财政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7亿元,增长14.6%,上划中央“四税”收入8.77亿元,增长18.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地方各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与上年相比,增速分别达到23.2%、17.2%和12.7%。全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支出2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全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7项,省级以上立项50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新增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火炬计划高新企业1家,省级研发中心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3家。新增省级研发中心3家,省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室1家。国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2项:全县专利申请量748件,其中发明专利80件。专利授权量617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小学学校数53所,小学在校生3.67万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100%。普通中学学校数29所,在校生3.05万人;初中入学率100%;当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各类学校的比例为99.96%。职业高中学校数5所,在校0.98万人。年末普通中小学及职业中学专任教师4664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送戏下乡215场,送书9117册,送电影3737场,送展览16个。新增文化设施建筑面积4734.71平方米。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白鹤镇皇都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制作46个非遗展板,展示传承成果。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2192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941家次,查处网吧等违规经营单位30家,开展“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行动15次,收缴盗版音像11356张、盗版书刊680册。培育乡土文化人才284人,培养农村文化管理人才380人。在2012“中国旅游日,首游天台山”系列活动中举行了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大奖赛,佛道音乐会、第19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闭幕式、茶文化之旅和天台国际济公文化旅游节大巡游等文艺演出45场。

广播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广播节目1套,全年共播出公共节目时间6022小时,制作广播节目时间1916小时;县级电视台1座,公共电视节目1套,全年共播出公共节目时间4004小时,制作电视节目时间477小时;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662公里,数字电视用户数107952户。全年有28条电视新闻和7条广播新闻被中央台采用。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18个,其中:医院3家、社区服务中心1家、卫生院数14个;年末,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2358人,其中,医生(师)1082人,注册护士704人;年末实有床位1428张。农医保工作顺利开展,城乡居民参加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94875人,农业人口参合率99.8%。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2012年,天台籍运动员在全国性比赛中勇夺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2枚;省比赛金牌9枚、银牌16枚、铜牌22枚。成功承办首届“华顶茶业杯”世界女子围棋团体锦标赛、“金立智能手机杯”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台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象棋比赛和浙江省健身气功管理干部培训班。成功举办了首届浙江天台山全国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和全县第四届警察运动会,同时还举办了县第十三届全民运动会,有来自全县52支代表队14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成功创建3个省体育强镇和115个省级小康体育村。2012年,全县体彩销售额达4201.4万元,比上年增长67.0%。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居住环境持续优化。成为台州市首个通过环保部正式验收的国家级生态县,街头镇、龙溪乡、三洲乡、南屏乡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至此,正式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达到8个。全年共有82个村开展市级生态村创建并获得命名,全县累计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的行政村有295个。电镀行业整治提升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橡胶行业整治继续开展。2012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7%,水环境出境断面达标率100%,水功能区断面达标率60.9%,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12年减排工作全面推进,化学需氧量削减7.70%,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50%,氨氮排放量削减5.77%,氮氧化物削减1.0%。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申报市级绿色学校3所,省级绿色学校2所,创建市级绿色社区1个。

十一、行政区域、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全县土地面积142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7个镇、5个乡,597个村委会、14个社区居委会。年末全县总户数193468户,户籍总人口592246人,其中男性309606人,女性282640人,性别比为109.54:100。全年出生人口9343人,出生率15.86‰;死亡人口3914人,死亡率6.64‰;人口自然增长率9.22‰。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险事业积极推进。2012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52822人(不含私营),比上年末增长9.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县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2327人,比上年末增长11.51%,其中在职职工80020人,比上年末增长7.55%,离退休人员12307人,比上年末增长46.58%;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4512人,比上年末增长15.38%;参加工伤保险100561人,比上年末增长10.03%;参加失业保险48701人,增长12.3%;参加生育保险40791人,比上年末增长17.76%。

社会救济正常开展。2012年,县慈善总会实际得到各界捐款1812万元,合计救助支出744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33元,比上年增长1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691元,增长11.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控制在2.45倍以内。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57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农村住户人均生活支出8044元,增长8.9%。全年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4078元,比上年增长8.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2.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9%。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国有收养性单位1个,床位60张,收养40人;乡镇及街道办寄养单位15个,床位850张,收养338人;社会办寄养单位20个,床位1610张,收养1392人。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2012年末,全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125人,其中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377人、6748人;全年投入保障资金1683万元,增长56.4%。

备注:

1、天台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幅按可比价计算。

2、人均生产总值按平均户籍人口计算。

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统计口径为人民币。

4、城乡居民以及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不考虑物价因素。

5、除非特别说明,增长数均以上年为基数。

6、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部分为年度快报数据,如与年报数据有出入,以年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