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3736032793X/2021-110332 | ||
---|---|---|---|
发布机构: | 三州乡 | 发文日期: | 2021-1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一、2017-2021年荣誉汇总
国家级:
1、2020年创成国家级卫生乡镇
2、2020年三州潭景区创成国家AAA级景区
3、2019年沙岭村获评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4、2018年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5、2018年牌门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村
省级:
1、2020年创成省级示范数字化档案室
2、2020年,下屋村、沙思坑自然村获评省AAA级景区村庄;岭脚王自然村获评省AA级景区村庄;东坑村、岭头朱自然村、车门湾自然村获评省A级景区村庄。
3、2019年创成省级森林城镇
4、2019年,道士岩村获评省AA级景区村庄;白岩山自然村、下施自然村获评省A级景区村庄。
5、2018年获评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
6、2018年越峰茶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
7、2018年,乡幼儿园获省二级幼儿园荣誉称号
8、2017年,牌门村获评省A级景区村庄
9、2017年,沙思坑村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森林人家
10、2017年,牌门村文化礼堂入选全省“100个优秀文化地标”
11、2017年,三州潭青云茶庄获评浙江省优秀文化实践茶馆
市级:
1、2019年创成市级无秸秆焚烧乡
2、2019年创成市级无违建示范乡镇
3、2019年被评为市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乡镇
4、2019年,市级特色农业强镇通过验收。
5、2019年,下屋村通过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验收
6、2018年,天台县三州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市级现代化成人学校。
7、2018年被评为市级学前教育合格乡镇
8、2018年被评为市级平安乡镇
9、2018年,乡卫生院创成市级无烟单位
10、2018年,下施村成功通过省级农村家宴放心厨房民生实事工程验收
11、2017年成功获评台州市第二批规范化基层食安办
县级:
1、获评2020年度新时代美丽天台建设先进集体
2、获评2020年度天台县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社会稳定工作)突出贡献集体
3、获2020年度天台县“深化‘两抓’、争先创优”村社换届工作行政奖励集体
4、获评2019年度县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5、获评2015-2018年县森林防火工作先进集体
6、2018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武装部
7、2017年被评为天台县民间艺术之乡
8、2015-2017连续三年获评县级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批示肯定:
1、2021年,我乡“三抓三提升”做好冬季消防安全工作获得县常委、常务副县长陈益军批示肯定。
2、2021年,我乡三举措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获得陈天新副县长批示肯定。
3、2021年,我乡“农文旅”三融合赋能景区乡镇建设获得张成名副县长批示肯定。
4、2021年,我乡“三坚持”强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获得县常委何定宇批示肯定。
5、2020年,我乡奏响营商环境“高八度”唱出项目双进“好声音”获得陈天新副县长批示肯定。
6、2020年,我乡创新“二三四”工作法 ,推进“两进两回”行动在乡贤层面的实践经验获得统战部施亚东部长批示肯定。
7、2019年,我乡“疏堵结合”助力酒类作坊提档升级获得陈天新副县长批示肯定。
8、2019年,我乡下山移民后续帮扶引导村民茶园入股共享红利模式获得时任副县长杨俊批示肯定。
9、2018年,我乡全力以赴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获得时任县长潘军明批示肯定。
10、2018年,我乡建成并投入运营全县首个公建民营养老院获得时任常委、副县长王纪松批示肯定。
11、2017年,我乡着力“产茶、扶茶、保茶、玩茶、售茶”五方面,积极研发红茶,延长茶产业链,推动茶产业跨越发展,这一做法得到了时任副省长孙景淼的批示肯定。
12、2017年我乡强化举措筑牢山区消防安全工作得到了常委、常务副县长陈益军和副县长陈天新的批示肯定
二、本届任期工作总结
(一)产业经济
1、本届任期间,全乡农业总产值从2017年的4913万元增加到了2021年6818万元,年均增长速度稳定在5.7%以上;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0039元增加到2021年的13708元,年均增长速度稳定在6.4%以上。
2、围绕“茶韵小镇”和“茶产业特色强乡”两个创建目标,高站位谋划布局特色产业带,不断推动产业“聚”变。截至目前,全乡共有茶园15800亩,通过QS认证茶叶企业2家,成立了茶叶协会1个、茶叶合作社15个。
3、深化茶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建成茶叶交易市场2个、茶叶收储中心1个、茶叶加工厂11个,其中石岭村茶叶交易市场被盛赞为“台婺越三地茶叶集散中心”。全乡茶叶交易额从2017年的8500万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1.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稳定在8.7%以上。
4、在全市率先启动茶叶低温指数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参保农户累计4671人次,投保茶园面积累计2万余亩,目前已出险7次,共获得补偿款130.1万元。
5、进一步推介三州茶叶,我乡三州潭龙井荣获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及24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最具人气奖”奖项,三州潭青云茶庄获评浙江省优秀文化实践茶馆,并在第七届国际武林斗茶大会中荣获全国第三。
6、积极开展家庭酿酒作坊“小散乱污”专项整治活动,推动三州制酒产业规范化发展,目前已建成1家黄酒制造企业,3家白酒小作坊
7、按照安全、优质、无公害的要求,引导瓜农、笋农走效益型、规模型、技术型的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化和生产标准化建设,叫响三州“高山西瓜”和“绿色小笋”名声。截至目前,共有瓜田1000亩,产值约600万元;竹园8900亩,产值约2680万元。
(二)招商引资
8、坚持招大引强,成立招商专班组,2017年至今,共共引进各类项目42个,落地入库37个,先后开工“鸟巢云宿”、“红乡绿养”等项目,建成我县首家公建民营养老院。
9、着力优化政务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五年间共流转土地1500余亩,全面清理整顿历史遗留的“圈而不建”或中途停建的项目。
10、大力实施“腾笼换鸟”促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天勤蓝莓庄园以过往蓝莓基地项目为基础,新引进三州乡云端生态观光庄园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
(三)全域旅游
11、实施“旅游+”战略,与新昌县回山镇、磐安县尖山镇签订了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协议,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
12、深入挖掘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筹集资金30万元完成梅枝岭头“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建设,同时,将道士岩村和下屋村打造成体验式、参与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创建三州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共建成省AAA级景区村庄2个,AA级景区村庄2个,A级景区村庄6个,“一站式”全域旅游初具规模。
14、持续举办特色节庆,深化文旅融合,截至目前,共举办9届茶文化旅游节、3届西瓜节、3届小笋节。
15、推进“大红军岭”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开发建设“红军岭”健身步道,配套建成旅游服务中心、梅枝岭头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打响了“红色三州”品牌。
(四)安全生产和社会治理
16、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实施“排查—整改—复查”闭环管理模式,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实现全年零火警,获评2015-2018年县森林消防工作先进集体。
17、不断加大消防投入,先后投入15万元更新消防器材,配备消防灭火器、消防栓、火灾自动报警器等设备800余组,建成23处电瓶车智能充电点,投入40万元建成消防工作站,连续4年实现零火情。
18、创新建立“网格巡回哨站”,依托网格联盟有效推进反诈宣传、防溺水及平安暑期等各项工作。坚持“党建+信访”工作模式,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共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6起,有力维护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五)民事实事
19、深化农村饮用水改革,截至目前,完成2个水库和3个山塘的改造提升,建成6个单村水站和2个联村水站。
20、扎实开展下山移民工作,完成下南园村、上南园村、双墩村、西塘村共计42户迁移。
21、又稳又好又快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17个行政村调整为11个行政村,并全面完成消除经济薄弱村工作。
22、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村级文化礼堂两个全覆盖。
23、深化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建成并投入使用四星级便民服务中心,共有代跑员75名,实现代跑率100%,各项审批服务提速25%以上。
24、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功创建浙江省三星级食安办,建成省级农村家宴放心厨房3个。
25、全力推进杭绍台高速建设,目前杭绍台高速公路项目三州段已全面贯通。
26、扎实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2条道路,新安装2万余米防护栏,完成3个水沟提升工程和9850米道路拓宽。
27、提升改造医共体三州分院并引进新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2021年工作总结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项目、扩产业
1、1-10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30万元,其中招商引资2178万元。新签约项目2个,其中5亿元以上一个(红色文化研学基地),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一个(烽火观光梯田),均已开工入库。成功对接成都商会陆精威会长,意向建设集生态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蓝康生态度假村项目。
2、市级茶叶特色强乡创建高效推进,三友茶叶收储中心项目完成立项。茶市开市及贸易工作顺利完成,茶叶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3、持续推进“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深化茶产业党建联盟,在全县基层党建联盟交流会上作为全县5个典型作经验交流。
4、深挖三州红色历史,落地开工集红色展览馆、特色科普馆、军事体验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项目,并串联梅枝岭、道士岩村,打造特色红色研学路线。
5、积极推进非粮化工作,共排摸非粮化图斑1344处,完成非粮化整改任务100亩,粮食生产工作全县排名第三。高质量完成水稻保险任务,全县排名第一。
6、提升农业发展质量,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约65%,田辽中药种植科普基地申报为市级三长领衔示范项目。
(二)以美丽乡村为抓手,抓建管、重环保
7、专班运行,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已基本通过省市验收。
8、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打造“学思感悟践学旅游线路”,全县唯一入选“浙江省红色根脉打卡地”,同时列入台州市“跟着红色地图学党史”现场学习教育基地,今年来已接待50多批2000多人前来学习体验。
9、围绕全域旅游,稳步推进省3A级景区乡镇创建工作,加快建设上坑A级景区村庄,道士岩、牌门AAA级景区村庄。
深化农旅融合,成功举办2021年天台山茶文化旅游节。
10、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危旧房改造工作,1-10月拆除违法建筑11宗,建筑面积9093平方米,超额完成今年拆违任务,摸排整治危旧房8户。
(三)以民生工程为基础,惠民生,补短板
11、全力做好扶贫工作,完成省扶系统低收入农户信息更新录入工作。完成上坑村茶叶管理房扶贫项目建设,沙思坑小笋加工厂乡村振兴项目已立项。
12、破难攻坚,组建专项小组完成东坑至平桥镇双坑口道路拓宽工程政策处理,目前道路拓宽已完成,正在进行路面硬化。
13、办好办实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三州联村水站建设和三州乡饮用水运维移接工作,成功创建四星级便民服务中心。
14、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和医保电子医保凭证推广工作,截至目前接种疫苗3581针次,完成率103.35%,全县排名第五;推广激活医保电子凭证3209人,激活率排名全县第一。
15、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推进撤桶并点,全乡67个点位均明确一名点位长包干指导垃圾分类工作。
16、五水共治工作有序推进,制定实施《2021 年度三州乡“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32个,已全部解决。
17、实施党建+信访工作模式,扎实推动积案化解,重点梳理出积案3件,通过组团持续攻坚,目前已全部化解。推动信访全程闭环管理机制,全乡共流转办理信访事项33件。持续深化“三清三提升”活动,重点围绕初次举报“清零”、重复举报“清淤”开展涉纪信访处理,目前未发生涉纪的重复访和越级访。
18、深化片区网格联盟治理体系建设,依托“网格巡回哨站”,建立事前介入、全程跟踪、事后走访反馈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15次,协调各类矛盾纠纷600余件,化解信访苗头性问题90余件。
19、合理运用“四种形态”,强化执纪问责。党纪处分2人(党内警告),组织处理1人(警示谈话),开除党籍1人,制发监察建议书一份,澄清报告1份。
20、移民工作有序推进,圆满完成移民户安置房选房工作。
21、持续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完成四星级食安办初步验收。建立农村厨师基本档案,以季度为单位上报农村聚餐备案汇总情况,截至目前共收到备案22份。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检查经营主体25家,发现并整改问题11处。
22、全面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建成上坑村文化礼堂,实现全乡村级文化礼堂全覆盖。
23、完成百万亩国土绿化工作150亩任务并在平板上图,超额完成造林20亩,完成松材线虫病病死木除治265亩。持续做好森林防火,保持10余年无火情火警记录。
24、工青妇工作推进有力,牌门村“一元食堂”、三州学校儿童之家均已完成建设,家庭建设服务站、红色娘子军联盟完成设计稿。
四、下届任期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抓住“重要窗口”建设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共同富裕”这个新的时代课题,聚焦发展第一要务,聚焦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现代化和合之城,坚持“绿色发展为本,红色精神为魂”,实施“夯实原色、提速绿色、做强红色、固守本色”四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争创新时代共同富裕建设示范乡。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3%,至2026年总值超亿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至2026年突破2万元。
(一)夯实原色,坚持生态立乡
1、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争创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2、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零增长“两个零”,完成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两个全覆盖”。分4批完成全乡11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三州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3、努力争取一个省级传统文化村落建设项目和一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全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村雅、文明的美丽三州。
(二)提速绿色,坚持产业富乡
4、锚定绿色兴农主基调,围绕“稳规模、扩市场、提质量、兴品牌”工作主线,持续推进茶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以茶富农新路子。
5、增加农业附加值,规划、调整茶叶布局,引导种植业向休闲、观光方向发展,力争形成3-5处成熟的农业休闲观光区。进一步壮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力争建成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
6、谋求产业裂变,丰富产业结构,现有白术、乌药等中草药种植为基础,探索开发药材产业,计划发展集种植、观赏、加工为一体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创建市级科普基地、市级中草药科普基地。
7、立足“天然氧吧”、“森林城镇”等自然资源禀赋以及茶叶、小笋等特色产业,开发设计“徒步健身”、“食疗养生”、“生态体验”等康养服务产品,以健康养生为横向产业链,实现农业、旅游、康养等多产融合,拓展增收致富新路径。
(三)做强红色,坚持旅游兴乡
8、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将茶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与旅游结合,打造3-5个特色景观点以及一批旅游衍生品,实现由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大转变,争创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和省级乡村旅游集聚区。
9、延伸产业链,加强房屋流转,推动建设2-3个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培育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景区村庄,创成1个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10、进一步活化红色文化基因,提升红色研学产品丰度与质量,打造独具山区特色的红色文化阵地,争创省级红色教育基地。
(四)固守本色,坚持和谐安乡
11、抓好党建引领,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及社会应急联动体系,不断增强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现避灾场所全覆盖。
12、深化“数字+基层治理”改革,探索线上村务等智慧平台建设,运用智慧化手段,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深化诉源治理工作,抓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推进人民调解由“事后调处”转变为“事前防控”。
13、持续推进省市级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五年内实现市级民主法治村全覆盖,建成省级民主法治村5个。
14、强化对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和动态化管理,持续关注低收入农户增收,全面实现精准救助。积极开展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工作,实现各村经营性收入15万,总收入30万的经济目标。
五、2022年发展思路
(一)强化转型升级,增创产业优势
1、通过“党建联盟+产业联盟”的“双联盟”带动,促进各产业抱团比拼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生产标准化建设步伐,擦亮“三州山宝”金名片,实现产业壮大和共同富裕“双赢”。
2、深化茶旅融合,进一步推进“茶韵小镇”建设,积极争取休闲茶步道、观光茶廊等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打造三州古道茶叶共富示范带。
3、大力拓展茶叶、西瓜等农产品网销渠道,积极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夯实农业基础,建设完成三友茶叶收储中心及沙思坑小笋加工厂。
4、完善白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谋划注册“三州潭白酒”商标,推动品牌化发展。
(二)强化招商引资,构筑项目优势
5、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做好蓝康生态农业园项目前期土地流转及手续审批等工作,加强高山休闲、古居民宿等项目对接,争取签约落地。
6、落实招商项目推进保障工作,集中力量加快红乡绿养项目、云端生态观光庄园项目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三)强化全域旅游,扬长红色优势
7、进一步发挥“一脚踏三州”区位优势,以三州潭3A级景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加深与新昌县、磐安县的合作共享,升级打造“大三州潭”景观。
8、充分挖掘、保护、修复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红色景观,丰富体验项目,加大“大红军岭”和红色旅游精品村建设力度。
9、建成投用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并完善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四段式”研学体系的构筑,进一步增强红色效应。
(四)强化百姓福祉,厚植共享优势
10、高质量建好“四好农村路”,推进平门线二次改造提升,完成三州潭游客中心至山顶等3条道路新建工程、东坑至牌门等5条道路拓宽工程、尖天公路等3条道路边沟工程建设。
11、突出破解交通短板,争取启动207省道先行段,打通下屋至东坑道路瓶颈,连接杭绍台高速街头互通道口,主动融入高速时代。
12、提档升级现有文化礼堂,创成五型文化礼堂,争取实现四星级以上文化礼堂零的突破。
13、不断完善智慧治理中心建设,组建青年调解队、青年调解联盟,争创市级平安乡镇。升级打造“枫桥式”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
(五)强化生态文明,彰显绿色优势
14、持续开展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专项行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切实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谋划创建市级健康乡镇。
15、提档升级现有A级景区村庄,深挖各村特色,建设书法文化主题村、红豆杉特色民宿村等一批主题鲜明的特色村庄,构建“一村一品”独特景观带。
16、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创成沙思坑自然村市级传统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