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23MB1674541L/2020-101123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0-10-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天台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天台县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0-10-27 09:24 来源: 浏览次数: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现将《天台县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天台县农业农村局

2020年10月27日

天台县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浙科教发〔2018〕14 号)和《关于试行农业投入化肥定额制的意见》(浙农科发〔2019〕23号)等文件,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天台县肥药减量增效,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现就深化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改革(以下简称“肥药两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一)  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美丽浙江建设重大部署,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打造省级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天台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为建设浙江“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撑。

(二)  创建目标

通过大力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建立健全农资销售监管、废弃物包装回收处置、化肥定额制施用等机制,实现农药“进-销-用-回”闭环管理;规范农业生产主体农业投入品使用行为,有效落实肥药减量使用措施,高质量培育绿色农业经营主体(“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110家,“肥药两制”改革示范农资店50家,加快形成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到 2022 年,“肥药两制”改革全县域覆盖,全面建立主要作物肥药投入的定额制度,化肥用量减少200吨(折纯量) 、化学农药用量减少4吨,做到“两不下降两负增长”——耕地地力不下降、作物产量不下降,农药、化肥施用总量负增长,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肥药两制”主体培育。率先抓住基础条件好、培育潜力大、示范作用强的新型农业规模主体纳入“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平台,完善生产主体地理坐标、种养品种、生产规模等基本信息,开展耕地地力、病虫害等基础数据监测,根据肥药定额施用标准测算农业主体肥药限量额度,建立生产主体“一户一档”数据库,全面落实“线上 +线下”一体化管理,通过加强数据监测,强化执法巡查,确保农业主体信息上图入库、生产记录动态更新。建立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三色图”制度。围绕农业生产记录、投入品施用强度、耕地地力变化、等“肥药两制”改革重点内容,对规模主体定期开展绿色发展评价,科学衡量主体绿色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同步纳入农业主体信用管理体系。

(二)推行肥药实名制、定额制购买。依法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和流通市场,严格生产和经营主体资格准入,全面落实农用药品实名购买。开展“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通过安装“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管理系统,加大二维码、店内码等农资产品电子标识应用力度,配备摄像头、扫码枪、读卡器等硬件设施,推行“刷脸”“扫码”等农资购销信息化技术,加强对购销台账的数字化管理, 建立真实、完整、准确的电子台账并联网上传。努力打造农资零售新业态,逐步扩大实名购销范围至肥料等农资产品。结合规模经营主体实名身份、种植类型、面积等信息,按照全县主要作物肥药投入定额标准,增加完善农资管理平台肥药定额标准模块,探索实施肥药限额购买。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施农资管理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信息互通,逐步构建起完整、闭合的农业投入品“进—销—用—回”全周期闭环管理。到2022年,基本实现农药化肥实名制、定额制购买全覆盖。

(三)制定肥药定额施用制度。围绕水稻、瓜果、蔬菜等主导产业,根据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综合耕地地力、作物需肥规律、目标产量、种植效益等多重因素,遵循粮油作物“减氮、控磷、稳钾”、经济作物“减氮、减磷、控钾”总体施肥要求,围绕耕地地力、作物生产等实际情况,确定全县化肥定额标准。深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率先开展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推动本地特色主导产业肥药定额施用工作。到 2022 年,主要作物化肥定额施用制度全面建立,粮油作物化学农药定额施用制度基本建立。

(四)大力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加强精准测报,完善配套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科学研判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综合运用采用农业防治(稻渔共生、轮作套作等)、生态调控(种花留草、诱虫植物)、生物防治(生物天敌、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翻耕灌晒、灯诱色诱食诱性诱、隔离设施)和科学用药等五大绿色防控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引进无人机、风送式喷雾机等先进高效防治机械,因地制宜推广高效先进植保机械。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实行轮换用药,提高防治效果。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规范兽(渔)用抗菌药物、饲料及添加剂使用管理。

(五)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从养分替代的角度出发,采取推广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新型肥料、创新农作制度等措施,加大有机养分替代化肥的力度,实现化肥减量。在经济作物上,优先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肥等。在粮油作物上,优先推广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大力推广菜-稻轮作、果(茶)-绿肥、稻-鱼等种养模式,统筹农田土壤周年养分管理,实现大幅度减少化肥使用量目标。从肥效提升的角度出发,通过施肥技术和模式推广,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按照“精准测土、科学配方、减量施肥”的要求,建立“一户一业一方”施肥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对规模种植主体提供免费测土配方服务。推广机械深施、种肥同播、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逐步淘汰浅施、撒施、表施等落后施肥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天台县“肥药两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加强协作配合。根据天台县实际,精心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要求,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将“肥药两制”改革列入乡村振兴实绩等考核内容,加大推进力度。

(二)强化科技支撑

依托院地合作项目、高校结对帮扶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区产业技术团队专家力量,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绿色技术落到实地,重点围绕主要农作物肥药定额减量增效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三)加大宣传培训

加大宣传力度,借助网络、电视、 报纸等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肥药两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主要举措和阶段成效,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组织农资经营门店、农业规模主体等各类主体参加“肥药两制”改革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绿色发展理念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