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振有
发展党员须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有的用了举手表决;支部党员大会有的半年甚至一年开一次,超过了每季度至少一次的规定……如今,通过定标、认证,类似现象在我县已得到根本性改变。
机关是一个地方权力和责任最集中的地方,但党建工作“灯下黑”现象在各地并不鲜见。县委书记管文新说,要突出基层基础,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支部组织力。
去年以来,我县探索实施标准化建设工作,采用支部认证方式,有效破解机关党支部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及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促进了机关党支部建设全面提质,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立起“硬杠子”
一个标准做到底
陆最是县传媒中心第三支部书记,今年当选后,很快进入角色。发展党员、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他一项一项落实,工作一步一步推进。
“刚开始还有许多担心,不知道如何入手。”初次担任党内职务,陆最多少有些忐忑,不过因为手头有份“秘笈”,他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一点都看不出是个“新手”。陆最的“秘笈”,就是他案头上的“20条标准”与标准化认证质量评价手册。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机关党建“热在上面、冷在支部”,组织生活不正常、不规范、不严肃等问题,导致少数党支部执行上走样变形。我县对标治本,经过多年探索,于去年9月率先推出《天台县机关党支部建设标准》(简称“20条标准”),并于最近全面推行机关支部认证。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剑说,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明确的制度要求,立起支部建设“硬杠子”,让机关党建工作纲举目张。
我县紧扣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阵地、基本保障等“五个基本”建设,分类制定建设标准,同时参照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支部标准化认证。
有了这一“硬杠子”,我县200多个机关支部找到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着力点,增强了行动自觉,拨旺了党内政治生活“熔炉”。
亮出“硬标尺”
一把尺子量到底
6月底,县直机关工委发布了全县第一批标准化机关党支部名单。看到榜上有名,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党支部负责人松了口气。
此前,该支部对照标准化认证得分表开展了自查,自查得分92分。90分是我县划定的支部认证基本达标线,原以为超了2分,支部负责人感到胜券在握。不想严格的认证标准,把他的支部拦在了线外。
原来,认证组发现该支部组织生活会相互批评缺“辣味”、支部委员与党员之间的谈话谈心没开展,分别扣减2分。而这丢的4分,直接影响了该支部通过标准化认证。
城东派出所党支部只是该县公安局党委下辖26个党支部中的一个。实际上,在对城东派出所党支部认证的同时,该县同时派出4个认证组对其他25个党支部进行现场认证、现场讨论,磨合观点,统一尺度。
县直机关工委书记施卫玲告诉记者,他们借鉴企业质量认证体系和企业产品工艺管理思维,统一机关支部认证的准入、时间、程序、口径和方法,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认证结果客观、公正。
在认证程序上,该县按照支部自查申报、认证组外部核查认证、认证组结果审核等六道程序进行。认证评分低于90分的,结论为“不通过”;对未通过首次认证的,限一月内整改完毕,进行二次认证。
在意外“摔跤”后,城东派出所党支部立即开展整改,对照“20条标准”,在细化、具体化上下功夫,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补上“短板”,终于通过认证。
举起“硬手腕”
一条底线管到底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举措。该县将机关支部班子成员无违法违纪、支部党员无违反“十条红线”等三项内容作为认证首关准入,不符首关条件的直接列为年度整治党支部。
“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重视。”全程参与认证的县直机关工委干部陈君来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绝大多数单位以认证为抓手,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压力精准传导到支部,推动了党内组织生活回归本原。”
而这当中传递出来的信号,就是天台注重认证成果的实效性——对第一次未通过认证的支部,约谈该支部书记、分管领导;整改后二次认证仍未通过的,在当地媒体上公示,并列入全县“双百”整治对象。
与此同时,该县将认证结果与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机关党建年度考核、组织选人用人等挂钩,倒逼机关单位重视支部认证工作。
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下辖10个支部,第一轮支部认证时,无一通过,该局抓好清单式、问题式整改,现已初步完成整改。苍山法庭支部由3名党员组成,平时组织生活质量不高,首轮认证未通过,县法院党组调整了下属支部设置,按照职能相近组成联合支部,支部组织力显著增强。
在机关支部认证中,该县针对“带病”情况,约谈了9名支部书记、5名分管领导、3名党委(党组)书记,有10个支部被列入全县“双百”整治对象。年初至今,有35人次机关优秀党务干部获得表彰奖励,8人被提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