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褚银银 余茜
节约婚丧事费用4000多万元,平均每场婚丧事节省了四五万元;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实行婚丧大事申报制度;制定丧事餐标不超过500元一桌等操办标准……一项项引人注目的数据和取得的进展是我县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体现。
2017年6月,白鹤镇在全县率先开展移风易俗试点工作,红白事要进文化礼堂,对该镇很多人来说,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长塘卢村党支部书记卢永花参与并见证了这场节俭与奢靡的改革。试点开始后不久,该村老人协会会长范永忠的丧事,让刚成立的红白事理事会倍感压力。“范家家底殷实,这场‘讲究’且排场大的丧事可能要花费150余万元。”这与原则上只摆一桌,丧事餐标不超过500元一桌等操办标准相距甚远,卢永花多次上门劝导无果。
无奈之下,卢永花找来“救兵”白鹤镇党委委员柴益军。他俩进门一谈,就被情绪激动的范家亲戚围住,最终也没协商出结果。柴益军告诉记者:“关键在于面子问题,事主的面子下不来,移风易俗工作难推进,而且一味地堵是堵不住的,要对症疏导。因此,我们探索推出了集体公益事业建设清单,倡导办理红白事的家庭认领清单,以更文明更有意义的方式庆喜或尽孝。”
后来,柴益军将范家主要几位家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耐心地说政策、提举措、讲后果,这才让范家签订了操办承诺书。范家决定将操办丧事的一部分钱省下来,认领该村公益事业清单中的文化礼堂装修一项。这也成为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后,该村首例由奢变简的白事,也为后续红白事的操办提供了借鉴。
9月初,在洪畴镇大洋村文化礼堂,退休干部戴根生给村民们做了一次宣讲,从传统的婚丧礼俗谈到如今的移风易俗。原来这是由戴根生、戴明学、周宏福组成的移风易俗宣讲队,在洪畴镇各村做巡回演讲,如今他们已走过一半村庄。该镇党委委员范登荣向记者介绍道,为加大移风易俗工作监管力度,扩宽社会监管渠道,该镇聘任了32位移风易俗监督员,积极反映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类违规情况。
在深化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我县还充分发挥天台在外商会企业家的带头作用。烟台台州商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庞邦飞对此很是支持。“去年下半年我们商会在台州组织成立了一个和合红娘团。通过近一年的时间,我们成功促成了六七十对,而且我们在促成的同时,把移风易俗也提出来。鼓励他们以后一定要把婚礼弄得简简单单,不要搞铺张浪费。”
目前,我县90%以上机关干部已完成了移风易俗承诺书的签订,各乡镇、街道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县移风易俗整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包括妇女、在外商人商会、老人协会、老干部群体等各个阶层都进行了大量调研,现在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对开展移风易俗整治的一个共识。下一步,我们按照市委的部署,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在整治过程中,乡镇一级要充分发挥自主作用,成立乡镇移风易俗领导小组,每一个村居都要成立一个红白理事会。同时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把具体要求细化成具体的一些数据和指标,作为村民约束自己行为的一种真正的行为规范、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