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天台工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时间:2019-07-25 17:27 来源:天台新闻网 浏览次数:

——县经信局考察组赴新昌考察学习纪实

图为我县机电行业铸造中心全自动生产线

 

新昌因工业而立,工业经济始终是其最耀眼的一块“金字招牌”。这个与天台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小县,面对资源的“先天不足”,却在“进退取舍”之间挥洒自如,走出了一条从“制造”到“智造”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连续多年在全省工业强县综合考评中进入十强,并于2018年成功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日前,县经信局精准对标,组织考察组赴新昌考察取经,探索天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之路,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努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观新昌

 

新昌的工业经济究竟有何秘诀?是什么让他们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对于天台这个相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启示?考察组带着思考边走边看边学。

 

企业培育提档升级

考察组的第一站来到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昌的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现有总资产219亿元,主导产品VE、VA、VD3、覆盆子酮、虾青素、芳樟醇的产销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2018年,营业收入达86.8亿元,净利润超30亿元。

这样一个小山区里的大巨头,起家时仅仅是一个借款10万元的小小校办工厂。在企业滚雪球般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企业自身的革故鼎新,而当地政府不遗余力的引导培育也甚为关键。

“从新和成的发展历程来看,新昌县委县政府对企业最大的支持,就是打造了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才市场环境,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发展环境好了,才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和成总裁办副主任王利锋说道。

新昌县经信局局长何溢强告诉我们,新昌的企业培育大体经历了三大历程。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部分乡镇企业、国企的转制,新昌企业家秉持崇文、守信、务实、创新的发展理念,兴办了一批民营企业;第二阶段是1991年到2001年,以医药化工行业为代表的新昌经济突飞猛进,实现了从全省赤贫县到全国百强县的跨越。

考察新昌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随着化工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并最终导致了2005年的京新药业事件。

“宁要高质量,不要GDP。”当地政府痛定思痛,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昌也从2005年的省政府环境重点监管县,一跃成为2016年全国生态文明县。这11年,是第三阶段,也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如今,新昌有百亿企业3家,十亿企业6家,上市公司10家,这些新昌工业的基本骨架,也大多成型于这一时期。

新昌还通过“政策+要素+创新”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新特之路。出台“上规升级”扶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跨越奖”,深入实施“123”企业培育工程和“新昌天姥小微企业成长计划”,不断强化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以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2017年,新昌借列入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暨产学研合作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东风,深化探索“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加快企业培育提档升级,进一步推动了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转型发展。

 

产业数字化动能澎湃

在新昌,轴承是一张老牌名片,经过几年“洗牌”,尚有企业800多家,但规上企业仅48家,是典型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传统产业。

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昌决定以轴承行业作为数字化技改的试点,推进智能制造“百企提升”行动。然而在中小企业大面积推广智能制造一直是个难题,他们资金积累少,技改投资能力有限,企业家“拍板”智能技改顾虑多。

针对这一现象,新昌县政府和当地的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各出资500万元/年,成立小批量免费体验专项资金,支持陀曼智造作为总承包商,负责为中小微轴承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改造服务。

已在轴承制造自动化设备领域深耕十多年的陀曼智造,非常熟悉新昌中小轴承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痛点和需求,自主开发TM-e微智造系统,并为轴承企业免费安装,实时采集机床进料、刀具使用、产量计量、故障实时报警等设备数据。

新昌普佑科技公司就是智能化改造的受益者:截至2018年年底,普佑机电累计改造40条生产线、164台设备,用电节约10%,效率提升20%左右。

星火一点,漫山蔓延。经过智能化改造的首批轴承企业,设备有效生产率平均提高20%左右,综合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2%左右,劳动用工平均减少50%左右。

更令轴承企业兴奋的是,一朵“轴承云”正向他们“飘来”。由陀曼智造牵头创建的行业云平台——“轴承云”,在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归集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远程诊断、效能提升、行业指数发布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可帮轴承企业解决智能生产线的设备检测难、故障预防难等系列问题。

“经过2年多时间的双向发力,我们轴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了数字化制造和平台化服务的新昌模式,截至目前,我们完成了新昌轴承行业189家企业,还有1.6万台设备的数字化改造。”陀曼智造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陀曼智造的工业化数字平台,已经推广到浙江的慈溪、常山等地。

 

谋天台

 

天台的工业经济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和新昌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如何从新昌这块历经实践打磨的“他山之石”中汲取精华、实现赶超发展?考察组成员在学习中对标,在对标中反思,在反思中谋划。

 

让企业在阳光雨露下貌美如花

新昌企业的“成长故事”,为考察组成员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家认为,滋养新昌企业茁壮成长的,是新昌对创新的执着,对企业的厚爱,对高质量发展的孜孜以求,是一任又一任领导干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干苦干和奉献。

新昌企业培育的数次跨越,更诠释了一个道理: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貌美如花。对企业来说,好的政策就如同“阳光雨露”,有了这些精心爱护和浇灌,“创业种子”“创新幼苗”就有了“茁壮成长”的丰厚滋养。

政策是资源、是导向,好政策一旦“落地生金”,必将释放源源动力。反观天台,针对块头不大、实力不强,家底还不够厚实的现状,我县系统出台工业经济奖励政策、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等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深入推进“1212工程”、企业上市“双十计划”等一系列企业培育工程,撬动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2018年,我县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12.9%,全年新增50亿元企业集团1家,实现历史性突破;3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名单,占全市三分之一;3家企业入选瞪羚企业培育名单。新增股份制公司52家;全年净增规上企业超24家,为历年最多;定制培育打造隐形冠军企业的经验做法获省政府高兴夫副省长批示肯定并在全省交流推广。

成绩面前不必妄自菲薄,但是如何让政策释放出最大红利,让“阳光雨露”充分播洒到广大企业?我们还需在精准落地、“走心”服务上做文章。

“如果把成长中的企业比作一棵棵树木,要让树木茁壮成长,不能搞‘大水漫灌’,而是要有针对性地滴灌,根据企业不同情况精准施策、‘量体裁衣’,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于初创期的企业,要不遗余力‘扶上马’,为其托起成长的希望;对于转型期的企业,要千方百计‘送一程’,助其摆脱‘成长的烦恼’。”县经信局局长袁继欢表示。

成长的路上免不了要爬坡过坎。我们还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把制约企业发展的原因找出来,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源泉挖掘出来,找准制定帮扶举措的切入点,点燃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引擎,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

 

从“一朵云”到“一块布”

新昌的另一种美——数字经济的轻舞飞扬,与考察组“撞个满怀”并产生巨大冲击波。

陀曼智造打造的“轴承云”,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在这里,数据会说话、会思考、有价值。

产业数字化,通俗地说,就是数字和传统产业的结合,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连接、重构。

当数字时代来临,谁都不愿意成为“离线者”。在天台,有28家规模以上产业用布企业,该行业生产模式较为传统,对信息化改造具备迫切的需求。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注支持下,博拉科技作为一家为制造型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互联网公司,与我县的产业用布行业“喜结良缘”,首先在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尝试。

目前博拉标准化产品——博拉云协在对严牌现场的调研之后,通过灵活配置,已完成了现场软件的全部上线,打通了计划、生产、设备、追溯等多个环节,通过看板大屏和数据报表,严牌可以快速了解车间生产实际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快速响应,对产品批次更好地实现追溯。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促进了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1-6月份,严牌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40%;以严牌公司为起点,产业用布全行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推进……

在这场数字化的赛跑中,天台正奋力向前。作为台州市第一个出台数字经济五年行动计划的县,天台计划到2022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业务收入30亿元,全县网络零售额超过400亿元。

产业数字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新昌模式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但“模式”并非万能,需因地制宜、因行业而变化;它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数字化的真正落地,需要以超常的胆魄,推进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政府、企业、机构、市场中找到实现最佳效益的平衡点。

同时,我们要处理好人与数字化的关系,大力培养具备数字意识的“数字工匠”。只有基于人与自动化设备的互相协同,智能制造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数字化转型才有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