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 “无违建县”创建交出亮眼“成绩单”
记者 陆最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立县千年的浙东古邑——天台,既是一座生态旅游品质之城,又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之城。这座美丽的山城正在绿水青山之间,用“三改一拆”勾画出新时代的“名县美城”。
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全县上下凝心聚力,鼓足干劲,以“一天也不能耽误”的劲头、势如破竹的态势,持之以恒推进“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四边三化”和“无违建县”等创建专项工作。
2013年至今,我县累计拆除违建建筑面积1312.66万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积1052.44万平方米;14个乡镇(街道)创成“无违建乡镇(街道)”,501个行政村创成“无违建村居(社区)”,先后获得省“三改一拆”行动先进集体、省“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县”、省“基本无违建县”等称号。
2017年,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建设“名县美城”的战略目标。以建设全域大花园、美丽经济带、文化示范区为实施路径,以全域环境革命为抓手,全面吹响了天台高水平争创“无违建县”的号角。
“辅房革命”“环境革命”,整村推进、村村推进,拆出发展空间,拆出美丽环境,拆出产业升级,我县走出一条具有天台特色的创建之路,实现了“大拆”——“大建”——“大美”的蜕变,进入了精细化“创建”阶段,“全域大花园”格局已形成。
剑指“老大难”
凝聚“有违必拆”共识
在“两违”最集中的城市南区,干部兵团作战3个月,全面攻下了占地4万余平方米的难题;在占地1.8万平方米的德沐家具厂,一台台摄像机架到厂区进行拆违现场直播,伴随着钩机的轰鸣声,整片厂区轰然倒下;在泳溪乡筋竹岭上,在天台与宁海两县交界处,存在15年之久的粘土砖窑厂被一举拆除……
工作推进中,我县以整治典型为突破口,剑指“老大难”问题,铁下决心、铁拳出手、铁腕整治,声势一轮比一轮强、力度一波比一波大。
高速出口家具市场、宏大家私城、上清溪副食品市场等1万平方米以上大体量经营性违建先后拆除;市集、溪坑周、灵溪、下河、官塘余、回龙山等区块集中连片违法用地10亩以上违建厂房全部拆除。
通过典型拆违,拆出了信心,拆出了气势。“有违必拆”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全县党员、农村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带头自拆,上行下效作表率。面对困难,直面挑战,涉“深水滩”,啃“硬骨头”,无所畏惧,科学拆违、公平拆违,拆出了威望、正气和公正。
完善新违防控机制,实现“零新违”是“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无违建县”创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里整合了住建局、行政执法局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资源,建立统一的防违控违综合管理系统,一有苗头就可迅速处置。”
在南屏乡,一支支由干部组成的巡查队在村庄内实地考察,一起“挑刺”。该乡翠东村干部郑学好动完膝盖手术一能下床,就出院了。每天,他都拄着拐杖在村里一遍遍巡查:“‘创无’工作又到了高峰期和关键期,我这一环不能断。”
据了解,全县610个村居(社区)都设置了专职巡查人员,建立了巡查队伍,从河道、道路、村庄、社区抓起,形成县、乡、村三级网络化管理体系,立体防控,实现“控新”零盲区,违法建筑零增长。
打好“组合拳”
构筑“全域大花园”
走进三州乡,家家户户的老屋前,一排排柴火整齐地堆放在墙边的钢架上,镶嵌其中的废弃瓦片勾勒出牛、马、狗等形状,成了乡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拆了辅房,清了垃圾,感觉天都亮了!”村民陈荷妹指着柴火堆感慨,“以前堆得满屋子都乱糟糟的,人家都笑话我一辈子都烧不完,现在游客来了还对着照相呢!”
以“庭院”为主阵地,以柴火为“创意主原料”,以“实用”和“美观”为改造原则,一场推动乡村面貌蜕变的“柴火革命”在三州乡如火如荼地开展。
近年来,我县按照“天生丽质不容许一点瑕疵”的要求,把“三改一拆”作为“美丽天台”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无违建县”创建工作与美丽乡村、美丽小镇、全域旅游相结合,力求拆一块、建一块、美一块,打造“全域大花园”。
我县还深入开展“环境革命”“庭院革命”“辅房革命”“一户多宅”集中整治和“百村比拼、百村竞赛”等活动,整村整片推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三州乡的入乡口,曾经用竹子、雨布搭建的简易农贸市场已不见踪迹,一个三星级养老院拔地而起;平桥镇的“入户花园”前山村,幢幢旧屋被夷为平地,马路拓宽了一倍,文化长廊、休闲娱乐设施、停车场应运而生;南屏乡拆“危房”、消“死角”,华丽转身为4A级旅游风景区;街头镇后岸村违章猪舍变茶吧,柴屋变书房,棚舍变气排球场,一举获得“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荣誉……
目前,全县建成美丽乡村128个、美丽庭院示范户2.6万个,共打造精品入镇口13个、入村口227个,投资3408.2万元。全县累计拆除简易棚15.5万平方米、利用拆后空地建成公园17个,打造主次入口15个,获评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
同时,我县结合美丽公路、省市精品示范路和示范入城口建设,大力推进8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和国省道沿线的违建整治。1个省级精品示范道路——S323科大线、1个省级精品入城口(县城北部入城口)——常台高速天台入城口呼之欲出。
通过“无违建县”创建,城乡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大大助力了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2018年,全县旅游总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12.7%;农家乐实现经营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30%,首批创成“无违建村居”的后岸村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用好“拆后地”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环顾天台,全县4000多家小微工业企业创造了工业总量近一半的产值和税收,已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工业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低效、无序、粗放发展问题,大量“低散”企业集聚的老旧工业点通过改造提升,开始“变脸”。
2017年4月,建设面积达12.45万平方米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红石梁创业园正式开园。功能齐全的红石梁园区为40余家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平台,有效缓解了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空间的制约,为全县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结合亩均论英雄,我县有效推进拆后土地利用,“厂中厂”整治基本完成,整治提升企业983家,拆除违建12万平方米;全县18个老旧工业点改造全部实行“一点一案”综合开发利用,拆除违建7.5万平方米;“三改一拆”以来,共拆除企业违建厂房509处,建筑面积111.05万平方米。
通过拆违和利用,开展小微园区建设,使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小微创业园已建成投用5个,新入驻企业93家;在建3个,2019年计划再推出3个,总建筑面积将达16.3万平方米,切实加快小微企业入园发展、集群发展、绿色发展。
通过“无违建县”创建,我县传统产业得到了优化升级,2018年全县工业产值104.55亿元,增长率7.1%。特别是东部三镇(三合镇、洪畴镇、坦头镇),通过“三改一拆”淘汰家庭作坊和落后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
“拆用并举、以拆促用”,我县将拆违、拆危、拆旧与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无违建县”创建成为了破旧立新、促进发展、群众称快的好事、实事。
“2019年,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创建部署要求,努力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拆改工作力度,健全完善常态化管控机制,深入推进精细化创无体系,全面打造全域景区化天台,坚决不把违建带入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办公室主任张百罗表示。
违建举报电话:
18158630152、0576-8393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