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310235765392606/2017-127159
- 文件编号:天政办发〔2017〕21号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 发布单位:天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17-04-12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政策原文:
- 政策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天台县水域养殖规划(2016—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天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天台县水域养殖规划(2016—2025年)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有效管理和保障养殖者合法权益为宗旨,根据天台县的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养殖水域可持续利用,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思路,对养殖水域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域资源,提高养殖利用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渔民收人水平,促进养殖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水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科学地确定发展内容和发展限度,渔业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
质量安全原则。在养殖区域实行养殖水域环境的总体监控,逐步实现水产品的无公害化,保障水产品的质量。
生态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制度,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
突出优势原则。充分突出天台县特色品种和特色产业的优势,主导产业的开发利用,形成产业特色和地区特色。
多元化投入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本,采用多种所有制成分和多种组织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外向开拓。
市场主导原则。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织安排水产养殖生产;通过特色品种的开发和产品品质的提高,增加市场的占有率。
(三)规划依据。
1.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9号)
3.地方法规
《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4.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现代生态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治水促转型——海洋与渔业实施方案》
《台州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天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水域养殖现状
(一)水域养殖资源。
1.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中部,隶属台州市,位于台州市西北部。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临仙居、临海,北界新昌,地处东经120°41′24″—121°15′46″,北纬28°57′02″—28°20′39″。全县区域东西长54.7km,南北宽33.5km,总面积1432.1km2。境内有上三高速公路、104国道通过,交通便捷。
水文气象。天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受盆地地形的影响,冬夏两季较长,而春秋稍短。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年气温适中,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560mm。其中,台风暴雨是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成因。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显著。降水量在面上分布不均,盆地四周山区明显多于盆地中心,从东北部山丘区的1900mm及西南部山丘区的1700mm,向中部河谷平原递减至1350mm;时间上存在两个雨期,即4—6月梅雨期和7—10月台风期。流域降水主要由台风暴雨及梅雨和春雨组成。据统计,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41.7℃(1961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9.1℃(1967年12月30日)。年平均水汽压17.0hPa,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2.6m/s,实测最大风速21.0m/s,相应风向ESE。
水系。境内河流分属于椒江、曹娥江、白溪、清溪、海游港五个水系,均属山区性河流。始丰溪主流长132.70km,在天台境内68.50km。全流域面积1610.00km2,在天台境内1111.54km2。始丰溪支流60多条,在天台县境内有40多条,主要有苍山溪、三茅溪、小溪坑、崔岙溪、雷马溪等五条,各支流特征情况见表1。
表1 天台县主要河流特征
水系 | 河流名称 | 流域面积 (km2) | 主流长度 (km) | 河流落差 (m) | 平均流量 (m3/s) | |
椒江 | 始丰溪(本县境内) | 1111.54 | 68.50 | 686 | ||
始 丰 溪 支 流 | 小溪坑 | 85.30 | 20.10 | 574 | 1.66 | |
黄水溪 | 49.70 | 16.00 | 768 | 0.98 | ||
茶山溪 | 39.70 | 12.70 | 441 | 0.60 | ||
雷马溪 | 75.00 | 19.20 | 487 | 1.01 | ||
峇溪 | 45.00 | 13.30 | 291 | 0.65 | ||
王里溪、乌岩溪 | 69.00 | 13.90 | 330 | 0.99 | ||
倒溪 | 33.80 | 10.50 | 105 | 0.46 | ||
崔岙溪 | 91.70 | 29.40 | 635 | 1.46 | ||
三茅溪 | 157.50 | 26.50 | 245 | 2.29 | ||
小法溪 | 29.30 | 14.00 | 365 | 0.40 | ||
螺溪 | 46.30 | 15.70 | 703 | 0.63 | ||
苍山溪 | 163.00 | 22.00 | 512 | 3.36 | ||
大淡溪 | 40.00 | 16.50 | 316 | 0.57 | ||
其它小溪 | ||||||
曹娥江 | 岭上溪 | 30.60 | 7.50 | 150 | 0.25 | |
万马溪 | 20.10 | 3.80 | 300 | 0.28 | ||
慈圣溪 | 62.00 | 10.80 | 480 | 0.94 | ||
白溪 | 金顺溪 | 40.20 | 13.50 | 580 | 0.67 | |
大同溪 | 75.50 | 12.30 | 800 | 1.78 | ||
清溪 | 泳溪 | 81.00 | 18.00 | 800 | 1.72 | |
海游港 | 界溪 | 23.40 | 8.80 | 120 | 0.41 |
天台县水资源量12.90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904.50mm。全县小型以上水库共有72座,总库容3.10亿m3,其中大型水库1座,总库容1.99亿m3,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0.68亿m3,小型水库67座,总库容0.43亿m3,见附件2。
2.社会资源。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天台县辖3个街道、12个乡镇(7个镇5个乡),597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2015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59.6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426km2,其中耕地23.52万亩,占11.00%;林地149.06万亩,占69.69%;溪流占地8.30万亩,占3.88%;其它用地33.00万亩,占15.43%。耕地中,水田20.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59%,旱地面积3.39万亩,占14.41%。
2015年天台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7.0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5%;人均GDP突破30000元,达31388元,年均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15.03亿元,年均增长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2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01亿元,每年平均分别增长31%和1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5.47亿元、贷款余额262.48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136.56亿元和125.24亿元。
天台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尤其是104国道、62省道、60省道的改扩建,对外交通能力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框架不断拉大。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充分发挥中国过滤布名城、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中国(天台)橡胶工业城的集聚作用,以“555工程”、“50强、50优”企业培育以及深入开展“工业平台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汽车用品、交通运输机械设备、橡胶制品、产业用布、医药化工、食品饲料六大支柱行业逐步定型。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农村产业化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天台县境内有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区,山水神秀,作为“佛宗道源”而闻名于世,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为日本天台宗之祖庭。天台发展以观光、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会议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
3.水域养殖资源。
水域资源状况。天台县有水库水域、山塘水域、溪流水域等三大水域类型。水域面积11.1915万亩,其中:水库57座,1.9347万亩;山塘7243口,0.9567万亩;溪流面积8.3万亩。有可养鱼水面面积2.1268万亩,占水域面积19.0%,其中:水库57座,13590亩;山塘5114口,7678亩。始丰溪在本县境内主流长68.5公里,水域波动幅度大。全县有旱涝保收农田12.86万亩,其中有养殖池塘2688亩,发展稻田养鱼和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
生物资源状况。天台县水生生物的种类丰富,大体上分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三类。水生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和高等水生植物等。水生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水中微生物很多,有的可直接作为鱼的饵料,有的是鱼类的致病菌。底栖动物包括水生寡毛类、线虫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幼体等。天台县水库中的天然饵料,以硅藻、绿藻、蓝藻为主,甲藻、金藻和裸藻的种类也较丰富;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都比较丰富;底栖动物以搖蚊幼虫、软体动物的螺类为多;高等水生植物以挺水植物芦为主;浅水区则有浮叶植物和苦草等沉水植物。山塘的饵料生物绿藻、裸藻、硅藻也比较丰富,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生长旺盛。始丰溪水流急,氧气充足,在河床的卵石表面生固着丝状绿藻和硅藻类,在卵石下或藻丛中栖息着大量的各种昆虫的幼虫;因水流急,水位波动幅度大,流动性大,浮游生物较少。
天台有鱼类57种,分别隶属于7目、17科、44属。可养品种有30多种,包括香鱼、鳗鲡(俗称鳗)、花鳗鲡(俗称花鳗)、马口鱼、青鱼、草鱼、圆吻鲴、鳙鱼(花鲢)、鲢鱼(白鲢)、鲤鱼、鲫鱼、东北银鲫、白鲫、彭泽鲫、平胸鲂(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蒙古红鲌、翘嘴红鲌、天台似鱼骨、黑脊倒刺鲃(喀氏倒刺鲃)、扁尾薄鳅、天台沙鳅、花鳅、高梭泥鳅、平舟前台鳅、鲇鱼、鲶鱼、胡子鲶、黄颡鱼、黄鳝、乌鳢、尼罗罗非鱼、斑鳜、花鲈。其中香鱼,过去在泳溪一带较多,近年来已濒临绝迹,2003年起有香鱼养殖。娃娃鱼以前没有发现,2001年夏间在赤城山脚溪沟里发现2尾,抓获过其中一尾,并已放生,2016年也有放生娃娃鱼的实例,并成为主流媒体的报道主题。可养品种有30余种,主要是:鲢、鳙、草鱼、鲫鱼、鲤鱼、团头鲂、黄颡鱼等,其他经济水产品种还有鳖、中华绒毛蟹、泥鳅、青虾、螺蛳、杂交鲟,主要养殖地区在平桥、白鹤、龙溪、街头等地。
(二)水域养殖现状。
1.水域养殖现状。
2015年底,天台县共有渔业养殖面积17880亩,2015年渔业产量2820吨,渔业总产值6170万元,其中淡水捕捞290吨,淡水养殖2530吨。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积极引进和推广名特优品种,养殖面积达到2000多亩,占总养殖水面的10%左右。全县现已引进养殖的名特优品种有:鲟鱼、香鱼、光唇鱼、翘嘴红鮊、黄颡鱼、墨瑞鳕、泥鳅等,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强化品牌意识,全县有“三亲”牌和“寒山泉”牌香鱼、鲟鱼,“始丰溪”牌鱼干3个水产品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天台县水产品的知名度。发展休闲渔业,提升渔业产业档次,全县现有休闲渔业基地20多家。渔业加工已见雏形,龙溪淡水养殖场的“三亲”牌香鱼因优良的品质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其冰鲜冷冻和烤香鱼加工已初具规模。
在全县推广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建立无公害养殖示范点。至2015年底,全县共有洁水渔业示范基地9850亩,稻-鱼、茭白-鱼、莲藕-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00多亩,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3家养殖单位和4个水产品通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和产品认定,全县初级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全县渔业已有市级龙头企业2家、 县级龙头企业1家,水产专业合作社20家,这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渔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全县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组织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把渔业科技送到塘口;配合渔时,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每年受训养殖人员都在100人次以上。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宣传与检查。不定期地在全县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培训,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增殖放流促进渔业资源有效恢复,“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放流资金285.6万元,在始丰溪及其支流和里石门、龙溪、黄龙等大中型水库投放鲤、鲫、黄尾密鲴、花鱼骨、唇鱼骨、瓯江彩鲤、香鱼、鲢、鳙等鱼类苗种2260多万尾。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良好渔业发展环境。
全县渔业执法管理力度不断得到加强,实行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并经常性地开展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建立和完善社会应急联动平台,市民可通过“110”报警电话举报电、毒、炸鱼等渔业违法行为,由属地派出所和渔政在第一时间出警,有效震慑渔业违法人员。开展群策共管,共同保护水域渔业资源。在泳溪、雷峰、三州、南屏、平桥等有关乡镇成立了群众性护渔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日常管理,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渔业违法行为。
2.水域养殖存在问题。
渔业经济总量小,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受自然条件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天台县渔业经济总量较小,渔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总体水平不高,不能形成规模化养殖,在全县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中占比小;市场供应的水产品部分需从外地调入;苗种供应不足且品种较少,养殖面积及水产品产量低而不稳,荒芜水面大,效益不高。
养殖水平不高,养殖方式落后。天台养鱼历史不长,部分农村甚至没有养鱼习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接受慢,现有养殖方式落后,许多水域还是人放天养,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较低。
病害防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有待加强。以前,病害监测工作中缺乏诊断病害的仪器设备,凭经验和肉眼判断,大大降低了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检测设备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对全县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有待进一步落实与加强。
各级财政对渔业的投入较少。长期以来,天台县渔业发展资金除少量的项目投入外,主要靠农户自主投入,自由发展。由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所以在渔业生产上投入较少,渔业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的引进和渔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渔政管理任重道远。天台县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长度近2000 km,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群众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单靠短期集中的统一执法行动还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上述区域的违法捕捞活动,给开展渔政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3.水域养殖产业前景。
2015年底,天台县共有渔业养殖面积17880亩,渔业产量2820吨,渔业总产值6170万元。多年来,始丰溪进行了蟹苗、蟹种、鱼种的人工增殖放流,渔业资源恢复较快,年渔业捕捞产量从1983年的10吨,上升到2015年的120吨。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充分利用了溪流水域的水体和饵料生物,在泳溪进行了香鱼人工增殖放流,效果较好。全县“十二五”累计投入增殖放流经费650多万元,在始丰溪主流及其支流和水库投放花白鲢、唇鱼骨、青鱼、草鱼、赤眼鳟、瓯江彩鲤、甲鱼等各类水生生物资源苗种数量3500万尾以上。全县有旱涝保收农田12.86万亩,可发展鱼苗种生产,成鱼养殖,名特经济品种养殖,可利用部分农田的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到水产养殖上来。通过采取全方位、立体综合的措施,全县的年渔业产量、产值将会有所增长,产业结构也将有较大改进,渔业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全县还有许多可挖掘的潜力,主要表现为:
第一、水域增产潜力。在水库、山塘、溪流等水域养殖开发已逐步接近饱和,池塘的设施渔业、精品渔业和休闲观光渔业等高效渔业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池塘养殖条件差,养殖单产偏低。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加大池塘标准化改造,进一步提高池塘精养面积,提高池塘养殖产量,优化养殖开发布局,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养殖和多元生态养殖,确保水域流域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第二、市场需求潜力。水产品需求量大,尤其是特色、优质水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加快水产养殖品种、规模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优质品种的养殖面积,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产品的基地,做强做大,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第三、科技发展潜力。大部分水产养殖方式停留在传统的方法,设施渔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精养高产技术推广面不广,科技含量低。加大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指导服务力度,加快水产先进实用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和推广,组织实施“三项”更新工程项目,着手建立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提高渔业科技贡献率。
三、目标与体系建设
(一)发展思路。
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创新强渔、协调惠渔、绿色兴渔、开放助渔和共享富渔”五大理念,紧紧围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建设目标,以稳产增收转方式、提质增效调结构为主线,扎实推动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水域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发展现代生态渔业的思路具体表现为: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保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要在继续保持渔业经济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发展方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渔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质量和效益、资源和环境两个协调。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在水库等大中型水域积极推行洁水型渔业开发模式,科学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现“以渔治水”和“以鱼养水”,促进水域生态环境、水生生物资源的修复和保护。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生态渔业,通过应用新产品、新模式、新技术,使常规渔业向科技渔业转变,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从根本上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促进渔民增产增收。近几年来渔民人均收入增长放缓,继续发挥渔业在增加收入和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加快由传统的渔业向生态高效渔业转变,促进渔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
(二)发展目标。
2016—2025年期间天台全县养殖业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养殖面积由2015年的17880亩,提高到到2025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0000亩;养殖产量由2015年的2820吨提高到3438吨,每年平均增长2%;产值由2015年的6170万元提高到13320万元,每年平均增长8%;水产品安全优质、供给充足,渔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养殖区域布局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和模式技术优化;渔业环境监管制度和约束机制日趋健全,渔业生态环境改善;推进渔业资源养护,主要水域生物资源恢复到较合理水平。力争到2025年在天台县基本构建自然环境和谐、基础设施优良、渔业结构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科学技术先进、运营机制新颖的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新格局。具体目标如下:
加强现代种业建设,建成先进的苗种繁育基地。加强种质保护,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或引进优良的养殖品种。重点抓好鲢、鳙、鲤、鲫、草鱼、鳊、鲴、香鱼等常见经济鱼种的良种基地建设,到2025年末,年产鱼苗800万尾以上。
加强渔业结构调整,壮大渔业产业。充分发挥各地自身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鱼一产业的渔业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渔业结构调整战略,在全县建成二大渔业优势产业。
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建成8家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建设和扶持各类水产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2025年末前,培育1—2家加工龙头企业,培植1家以上养殖龙头企业,建成8家龙头企业。
加强新型渔业经营组织建设,组建 13家规模化渔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渔场。引导渔农组建各类渔业专业合作社,以产业为纽带,在全县范围内,组建10家较大规模渔业专业合作社;以渔业为纽带,组建3家区域性渔业经济合作社。
加强渔业品牌和健康示范场建设,创建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牌等“三品”建设。以标准化健康养殖为抓手,大力提升水产品质量,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三品”认证工作力度,力争2025年内养殖企业无公害认证80%以上,全县主养的鲟鱼等特色品种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 培育或引进优良品种。到2025年末前,力争有3个大水面通过有机食品产地认证(人放天养),产地内的草鱼、鲢通过有机食品产品认证。在加强“三品”认证工作的同时,积极打造天台县渔业知名品牌,到2025年培育3个省级品牌产品。
加强水产品流通,把水产示范市场融入农贸市场。以农贸市场为窗口,以各类渔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场为载体,加快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步伐,积极与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大型超市及水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购销关系,发展订单渔业,促进水产品流通的发展,并打造名品、精品,把水产示范市场融入农贸市场。
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升渔业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完善水产政务网和微信平台,加强宣传水产健康养殖、水产科技服务、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技术,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为渔民提供技术指导和鱼病的防治技术;引导企业通过阿里巴巴企业和淘宝商城等平台;注册1 家水产苗种供销网站。
(三)体系建设。
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益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对县、乡级水产技术人员的培训。认真组织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发展科技示范户,提高示范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科技宣传培训,积极开展形式各异、内容多样的适用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养殖户的管理水平。到2025年,建成和完善县级和重点乡(镇)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苗种繁育体系。积极实施“水产良种工程”,抓紧抓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有计划地逐年加大对鱼种场的资金投入,在配套完善鱼种场基础设施的同时,新建县级水产良种场,采取苗种集中孵化、分散培育的办法,在渔业重点乡镇(街道)新建一批各种类型的苗种培育点,扶持鱼种培育专业户,提高供种能力。到2025年,使全县渔业生产的常规苗种自给率达70%以上。
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渔药饲料监管,增加检测设备,完善检测手段,对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环节的水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强化渔业疫情测报体系建设和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监控工作。开展水产品产地检疫,上市水产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渔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渔政管理和渔政执法机构,加大《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组织协调全县渔政执法人员依法监测和治理渔业水域污染,查处渔事纠纷案件,依法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四、发展布局和重点项目
(一)区域发展布局。
按照养殖现状和特点,水产养殖功能区分为池塘养殖功能区、水库生态养殖功能区、山塘养殖功能区、临时养殖功能区等四大类。
1.分区域功能、范围。
商品鱼精养区。以龙溪、街头等乡镇没有承担生活用水任务的山塘、水库为重点,通过人工投饵、增氧等措施,开展商品鱼高密度精养。利用龙溪乡良好充足水源开展香鱼、鲟鱼、鲈鱼等名特优商品鱼养殖。
鱼苗种生产区。以平桥、白鹤和龙溪三个鱼苗种(良种)生产基地为中心,发展鱼苗种基地,核心范围600亩。
生态渔业区。以里石门水库、龙溪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及其他饮用水水源水库为重点,以养殖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主,发展洁水保水渔业;拓展稻田、茭白田、莲藕田等多种水域,鱼、虾、蟹、甲鱼等多品种混合养殖模式,以及原有的池塘养殖设施,大力发展稻鱼共生产业。
特种水产养殖开发区。沿始丰溪两岸创建特种水产养殖开发区:街头—龙溪始丰溪两岸开发300亩、平桥镇始丰溪两岸开发200亩、始丰街道、福溪街道、赤诚街道开发500亩;共计1000亩。
休闲渔业区。以后岸村为范例,在龙溪乡、街头镇、三州乡、雷峰乡、南屏乡、坦头镇、洪畴镇、三合镇、石梁镇、泳溪乡等乡镇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水库、山塘等适宜区域,布局建设种养殖、田园休闲、观赏娱乐、旅游、垂钓、度假高度融合的生态休闲渔业。
始丰溪增殖放流区。以始丰溪干流及三茅溪、合溪、崔岙溪、大淡溪等支流为重点,开展鲤、鲫、鲴、光唇鱼、香鱼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促进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养护。
2.分功能区域规划。
山塘。全县的山塘5114口,可养鱼水面7678亩。2015年,年总产量达1850吨,平均亩产量240.90公斤。到2025年,年总产量达2150吨,平均亩产量280.02公斤。山塘以精养求高产,鱼种放养以上、中、下三层水体综合立体养殖,上层以鲢、鳙为主,中层以草鱼、鳊鱼为主,下层以鲤鱼、鲫鱼为主,适当搭养乌鳢、鳖、泥鳅、黄鳝等;还可进行特种水产品种养殖;平桥、白鹤和龙溪等地部分山塘用于鱼种生产,面积达600亩,场(塘)130处。
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全县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共有可养鱼水面4678.1亩。小(一)型水库可养鱼水面有3099亩:2015年总产量达580吨,单产187.16公斤。到2025年年总产量达680吨,单产219.4公斤。小(二)型水库有可养鱼水面1579.1亩,2015年年总产量达740吨,单产468.60公斤。到2025年年总产量达1100吨,单产696.6公斤。水面较宽阔,溶氧丰富,以养花鲢为主,约占40—60%,白鲢占20—40%,草、鲤、鲫、鳊等品种科学搭配,传统养殖区域中配套网箱养鱼(以1/100比配),形成套养高值的,提高养殖效益。
表2 小(一)型、小(二)型水库的养殖规划
小(一)型 | 小(二)型 | |||
单产(公斤) | 总产量(吨) | 单产 | 总产量 | |
2010年 | 122.62 | 380 | / | / |
2015年 | 187.16 | 580 | 468.6 | 740 |
2025年 | 219.4 | 680 | 696.6 | 1100 |
大中型水库。全县有里石门一座大型水库,有可养鱼水面6730亩;中型水库4座:一座龙溪水库,有可养鱼水面1365亩;桐柏上水库、桐柏下水库,由于在建抽水蓄能电站,已停止养鱼;黄龙水库,有可养鱼水面584亩。大中型水库,主要采用自然生态养殖,鱼种放养以花鲢为主,占90%左右;白鲢占10%左右。里石门水库2015年总产量达350吨,单产52.0公斤;到2025年总产达420吨,单产62.41公斤。龙溪水库2015年总产达100吨,年均单产73.30公斤。到2025年总产达120吨,年均单产87.91公斤。
表3 大中型水库的养殖规划
大型(里石门) | 中型(龙溪) | |||
单产(公斤) | 总产量(吨) | 单产 | 总产量 | |
2010年 | 44.58 | 300 | 58.6 | 80 |
2015年 | 52.0 | 350 | 73.3 | 100 |
2025年 | 62.41 | 420 | 87.91 | 120 |
3.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布局及养殖种类。
主要分布在里石门水库和龙溪水库,以鳙、鲢鱼为主体,街头、平桥镇始丰溪辅助,养殖一些高附加值的鱼类品种,生产绿色水产品。经5—8年对养殖环境及饲料的改进,逐步实现生产部分有机水产品,以达到如下二表的生产目标。
表4 到2020年养殖水产品达到各级食品要求的比例及产品总量
养殖方式 | 总 量 | 达到有机 食品标准 | 达到绿色 食品标准 | 达到无公害 食品标准 | 达到放心 食品标准 |
山 塘 | |||||
面积(亩) | 7678 | 0 | 1152 | 7678 | 7678 |
产量(吨) | 1450 | 0 | 218 | 1450 | 1450 |
水 库 | |||||
面积(亩) | 13590 | 1223 | 4757 | 13590 | 13590 |
产量(吨) | 1100 | 99 | 385 | 1100 | 1100 |
其他(主要为高密度微流水养殖) | |||||
面积(亩) | 12 | 0 | 7 | 12 | 12 |
产量(吨) | 210 | 0 | 126 | 210 | 210 |
总 计 | |||||
面积(亩) | 21280 | 1223 | 5915 | 21280 | 21280 |
产量(吨) | 2760 | 99 | 729 | 2760 | 2760 |
表5 到2025年养殖水产品达到各级食品要求的比例及产品总量
养殖方式 | 总 量 | 达到有机 食品标准 | 达到绿色 食品标准 | 达到无公害 食品标准 | 达到放心 食品标准 |
山 塘 | |||||
面积(亩) | 7678 | 768 | 1920 | 7678 | 7678 |
产量(吨) | 1450 | 145 | 363 | 1450 | 1450 |
水 库 | |||||
面积(亩) | 13590 | 2718 | 6795 | 13590 | 13590 |
产量(吨) | 1100 | 220 | 550 | 1100 | 1100 |
其他(主要为高密度微流水养殖) | |||||
面积(亩) | 12 | 4 | 10 | 12 | 12 |
产量(吨) | 210 | 63 | 168 | 210 | 210 |
总 计 | |||||
面积(亩) | 21280 | 3490 | 8725 | 21280 | 21280 |
产量(吨) | 2760 | 428 | 1081 | 2760 | 2760 |
(二)重点项目。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县级水产良种场、稻田山塘生态渔业、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增殖渔业等,总投资11800万元(见表6、图1),建成后总创收15520万元,每年增加鲜活水产品 1080吨。
表6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投入估算
序号 | 内容 | 金额(万元) | 建设规模 | 年限 |
1 | 县级水产良种场 | 800 | 300亩 | 2019-2025 |
2 | 稻田、山塘生态渔业 | 1200 | 稻田3000亩;山塘1500亩 | 2019-2025 |
3 | 设施化尾水处理 | 1000 | 3000平方米 | 2017-2020 |
4 |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 200 | 200平方米 | 2016-2025 |
5 | 农贸市场中水产市场建设 | 500 | 2000平方米 | 2020-2021 |
6 | 增殖渔业与资源修复 | 7000 | 每年800万尾 | 2016-2025 |
7 | 休闲渔业 | 1100 | 10个示范点 | 2017-2018 |
合计 | 11800 | 2016-2025 |
图1 重点项目建设经费投入分布图
1.县级水产良种场。
建设规模:土地总计300亩。土地的征用按国家有关政策办理,由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拟在平桥、街头、龙溪等地建设县级水产良种场。
项目总投资:800万元。该项目以业主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建设期为2年。项目启动后,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支持良种场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简介:水产苗种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苗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全县渔业的发展。加强对水产苗种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大规格鱼种供应,提高良种覆盖率,是促进全县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县鱼种场年繁殖鱼苗数量与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全县渔业生产的需求,拟建总规模为300亩,繁殖鱼类良种、培育优质大规格鱼种。
经济效益分析:年产值500万元,按照建成后6年产出计算,总产值3000万元。
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解决30人就业,每年减少全县开展渔业生产而到外地购进鱼种的资金200万元。同时,降低外调鱼种风险,促进全县渔业健康发展。
2.稻田、山塘生态渔业。
建设规模:稻田生态渔业面积3000亩;山塘生态渔业面积1500亩。实施期限为连续6年,每年实施稻田生态渔业500亩;山塘生态渔业300亩。该项目系公益示范性的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帮助农民群众致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主要用于为实施生态渔业的农户购买鱼种),连续五年每年投入24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喂饲料所需资金由实施农户自筹解决。项目启动后,购买鱼种所需资金由农户贷款解决。项目实施地的乡镇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及土地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
项目简介:发展稻田、山塘生态渔业可充分利用渔业资源,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稻田生态渔业实施区域主要以平桥、白鹤、街头、龙溪为主。
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商品鱼280吨,年产值600万元,按照建成后6年产出计算,总产值3600万元。
3.设施化尾水处理。
建设规模:建设一个设施化尾水处理基地,面积3000平方米,年生产商品鱼200吨。
总投资:1000万元。该项目业主投入80%,各级财政投入20%。
项目简介:开展鲈鱼等鱼类的高效养殖的设施尾水处理基地,由于采用的是高科技养殖设施和养殖技术,不受资源的限制,所以,养殖鱼类品种的选择、商品鱼上市时间等均可随市场的需求而定。
经济效益分析:年产值1000万元,总产值4000万元。
4.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该项目系公益事业,主要为上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采用在天台县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增加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力量,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总投资200万元。
5.农贸市场中水产市场建设。
建设规模:在城区农贸市场中建一个功能齐全、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县级农产品中建立水产市场。
投资:500万元。资金来源:由业主投入。
项目简介:加快市场建设,对促进全县渔业生产发展、搞活水产品流通、繁荣城乡经济、方便居民生活、保证供需平衡、稳定水产品价格,推进渔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效益分析:水产品流通年税收200万元,5年总计1000万元。
6.增殖渔业与渔业资源修复。
投资规模:在全县条件适宜的各类水域每年投入3—5寸的大规格鱼种 800万尾,2年后每年回捕商品鱼200万吨。
投资:每年需鱼种费700万元。头3年由政府投入,2年内实行禁渔,以后将采取发放捕捞许可证、限量捕捞等措施收取资源增殖费以及由捕捞单位和个人自主筹资解决鱼种投放所需的经费。
项目简介:渔业水域的净化作用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实现,该项目中滤食性鱼类是水体净化的主导因素。捕捞渔业将鱼类捕出时,就相当于取出了水域中氮、磷等无机盐,从而达到净化水域的作用。鱼类一般含氮2.5—3.5%、磷0.3—0.9%左右,即在不投饵、施肥的情况下,每从水中捕捞1千克鱼,就可从水中取出约25—35克氮、3—9克磷,由此可知滤食性鱼类对水体净化作用十分有效。
在全县小(二)型以上水库可养水域中均可开展增殖渔业,投放品种为草鱼、鲤鱼、鲢鱼、鳙及当地的土著鱼类等,其中以投放鲢、鳙等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为主。按每年捕捞50吨商品鱼计算,每年可从水库中带走氮1.25—1.755吨、磷0.15—0.45吨。
社会经济效益:2年后,回捕商品鱼年均增收90万元,按照建成后8年产出计算,总产值720万元。
7.休闲渔业。
投资规模:充分利用农村山区的生态优势,选择10个条件较好的点培育生态型休闲渔业,每个点的规模在50亩左右,按照整体推进、提高休闲渔业档次和效益的要求,餐饮、农宿、旅游结合,在政府的指导下,将这10个点发展成为与旅游相结合、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示范带动作用的休闲渔业基地,以带动全县休闲渔业发展。另外,可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产业。
项目总投资:共1100万元,由业主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实施农户每年增收200万元,按照建成后6年产出计算,总产值1200万元。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水产养殖制度。
逐步完善以核发养殖证为核心的水产养殖制度,切实保护渔民利用水域发展水产养殖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从事水产养殖的积极性。严格落实苗种检疫、生产和用药登记等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管理和养殖日志记录行为。制订品种繁育、健康养殖等地方标准或操作规程,健全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水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推进渔业信息化。
要重点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顶层设计层面。要统一思想、统一部署,加快印发加快推进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渔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提上日程。二是具体推进层面。实施好“互联网+”现代渔业行动,包括“互联网+”渔业渔政管理、“互联网+”渔业生产服务和“互联网+”渔业电子商务。三是大数据层面。要不断强化渔情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信息采集方式方法,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强化渔情数据分析和应用,为渔业管理和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要下大力度解决信息“碎片化”和“孤岛”问题,真正建立起数据交换共享机制,把现有系统中的信息流动起来。
(三)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渔业产业的队伍建设,促进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生生物检验检疫中心、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养殖水域水质监测站和养殖生物疫病测报防治站。进一步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有效指导全县水产养殖生产。把渔民技术培训作为重要职责,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网络教学等形式,指导渔民掌握生产技术和相关信息。督促养殖户建立养殖生产日志,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从养殖模式、水域选择、苗种培育、饲料、渔药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水产品安全。
(四)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渔政机构的执法监督作用,强化对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和处理养殖水域污染事件,保护养殖渔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养殖环节的执法监督职责,对养殖生产中苗种、药物、饲料的使用,以及质量等方面实施执法监督管理对损害养殖渔民利益的行为依法予以打击,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对荒废、侵占养殖水域的责任人,依法追究其责任。
(五)优化水产养殖产品和产业结构。
在巩固发展传统优良品种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以特色经济品种作为人工养殖对象,引进国内外适合本地养殖的名优品种,使全县水产养殖产品向优质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步伐,鼓励渔民成立合作组织,不断提升水产养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提高渔民的抗风险能力。
(六)加强统筹,保障资金落实。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本都是公共性和社会性的问题,如化解渔业三大安全问题和维护渔民权益,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发展等,都需要强化国家的政策扶持,加强统筹谋划,整合资金、资源,执行积极的产业引导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充分开拓利用公益性资金,保障资金落实。
附件:1.天台县河道水域汇总表
2.天台县小(二)型以上水库面积一览表
3.天台县各乡镇(街道)水库、山塘水域面积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