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23MB1959184P/2017-101186
发布机构: 天台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17-03-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天台县旅游工作16年总结17年思路
时间:2017-03-16 10:04 来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浏览次数:

天台县旅游工作16年总结17年思路

天台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6年,是天台在成功创建5A景区后,继续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勇立潮头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牢“全域旅游”这个关键词,创新工作举措,频频在全国、全省的会议上出镜亮相。今年4月,全国全域旅游现场会上,天台作了书面典型交流;6月,全省全域旅游高峰论坛上,我县作为唯一的县(市区)代表介绍了经验做法;10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旅游互联网大会上,天台作为特邀嘉宾作了典型发言;11月1日,全省县域旅游统计改革工作经验推广会在天台召开,梁黎明副省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天台在全域旅游统计改革上的探索。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451.63万人次,同比增长19.1%,旅游收入153.75亿元,同比增长24.58%。

  一、2016年旅游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突出旅游主业化,实现旅游发展一盘棋

    为实现旅游主业化,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15%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税收的10%以上这一目标,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旅游综合体制改革。“一号工程”“一号”抓,建立县委书记牵头的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联席会议,成立县长兼任书记的旅发委,在所有乡镇成立党委书记任主任的旅游委,在旅游特色村成立旅游办并选派大学生村官。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42个相关部门、15个乡镇(街道)为成员单位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集中挂牌成立旅游联合执法办公室、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举县兴旅机制。推进多规合一,赋予旅游一票否决权,凡不符合全域旅游规划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一号工程”“一号”看,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投入力度,各类支农、涉旅、生态、文化、水利、交通等扶持资金,都向全域旅游示范区项目倾斜,2016年拼盘7000万元资金用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门听取和研究工作推进情况,各组牵头县领导每月研究相关工作,及时破解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查进度、找差距、明责任、抓落实。突出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乡镇(街道)、部门年度考核,并提高各乡镇(街道)个性化考核的旅游占比。二是做好省旅游统计改革试点县工作。从县域旅游统计口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制度、统计保障等方面创新突破,从原有单纯的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增加到覆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调查统计,扩面提质,应统尽统。建成旅游数据中心,做好数据平台,建立相对科学的旅游统计与产业贡献测算体系,加快探索形成旅游统计改革的样本。建立了天台县旅游统计要素调查单位名录库,出台了《天台县旅游统计制度》和《天台县旅游统计调查摸底建库实施方案》,进行了5次旅游统计系统业务培训以及数据分析,正式启用了旅游统计网上报送系统。三是深化旅游集团改革。实施政企分离,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人员绩效薪酬制度,打通国有企业与行政机关干部交流通道,建立健全投资、融资、建设、管理于一体的经营机制,实现专业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获得了浙旅投首个30亿元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力争3年时间能够实现上市。四是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在5A景区保持5A品质的基础上,在石梁景区提升以唐诗之路为核心的文化内涵。总投资8.1亿元的旅游集散中心将于春节前投用,旅游商业街将在明年五一开街。总投资15亿元的法华龙山项目已完成供地,总投资8亿元的绿城莲花度假村项目,已初见形象。投资1.5亿元的天台山大瀑布正加速恢复改造,建成后可望成为华东第一瀑(瀑布高320多米、宽70多米)。

(二)突出全域景区化,实现旅游要素全覆盖

    坚持以“小县大城”战略规划为引领,加快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旅游专项规划为支撑,推进多规合一,实现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着力实现“八个全覆盖”:一是旅游厕所全覆盖。厕所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抓厕所就是抓基础抓管理,就是抓服务抓提升,就是抓文明旅游。为此,我们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城乡一体全面推进厕所革命,今年计划在A级景区、重点旅游村再新改建80多座旅游厕所,实现城区和全县所有乡村旅游点、旅游重点村都有A级厕所。二是旅游停车场全覆盖。年内计划新改建24个停车场,实现主要乡村旅游点都有配套停车场,均按计划完成。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启动自驾车营地项目招商,争取早日开建。三是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占地1300多亩的天台山旅游服务中心即将建成投运,日容纳车辆5000多辆次,并引进羽泉音乐餐厅、异国风情街、特色美食等业态,设立VIP体验馆、全域智能导览等,投运后将成为天台旅游的第一站。与此同时,在全域建设15个简约而功能丰富的游客服务中心,除了给游客提供景点售票、导游服务、咨询投诉等系列服务,还有农产品订购、民宿预定、游览路线策划等个性化服务,游客无论到哪,都能享受家一般的温馨服务。四是旅游标识系统全覆盖。邀请专业设计与施工团队,对景区外部旅游标牌标识进一步完善,投资150多万元在域内主要通景公路上新增标牌标识148处,投入数十万元对重点旅游村的导览指示标牌进行完善,全部按5A级景区标准,设置四国语言,提供完善的自驾旅游配套标识,让游客来天台“一目了然”。五是智慧旅游设施全覆盖。与省旅游局共建智慧旅游县,投资2600万建设天台山智慧工程,目前一期已完工,正向全域延伸。A级景区、重点乡村旅游点和旅游巴士实现WiFi全覆盖,让游客享受移动互联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六是旅游交通全覆盖。坚持通景道路优先改造,加强沿线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以“诗画天台·心灵之旅”为主题,大力推进美丽公路建设,增设驿站、公厕、服务点等功能,打造结合沿线文化背景、特色景点、优势产业的“江南风情走廊”。天大线公路、60省道、62省道等通景公路成为天台山中流动的风景线。实施旅游交通一体化,组建旅游巴士公司,辐射各A级景区和重点乡村旅游点。开通与周边机场、高铁站的旅游交通专线,实现对外旅游交通无缝对接。七是游憩设施全覆盖。县内A级景区点、旅游重点村、果蔬采摘基地、健身步道、绿道上根据游憩需要,增设包含椅子、饮水、充电等功能的驿站供游客休息、观景。八是乡镇A级景区全覆盖。加强景区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在每个乡镇(街道)有重点选择一二个景区按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后岸、南屏、寒岩、雷峰等相继成功创建A级旅游景区。2016年龙穿峡景区成功创建3A级景区,基本形成以天台山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众多乡村A级旅游景区点为集群的全域景区体系。

(三)突出一业融五化,实现全县产业大融合

    充分发挥“旅游+”功能,加强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文化产业化的融合发展,驱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推动文旅结合,打造文化高地。坚持“旅游为本,文化为魂”理念,加强文化保护开发和对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化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依托天台山文化海内外广泛传播的历史基础,主动融入国家“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和台州“一都三城”建设。发挥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平台作用,着力推出“寻根问祖、心系祖庭”系列活动,加快建设各类具有天台山文化特色的文化朝觐基地。积极争取承办世界佛教论坛、世界道教论坛,举办首届佛教天台宗大会,争设国际性、常态化的“天台山中华文化论坛”。加强天台山文化挖掘与保护,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天台山文化研究会作用,推进佛学院、道学院建设,加快传教院、桐柏宫、修禅寺等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宗教寺观的复建。不断挖掘天台山文化养生内涵,创立研佛修禅和养生问道集中体验区,并结合中药资源和中医特技,发展中医理疗、保健强体等养生保健产品,打造国内知名高端文化旅游禅修养生圣地。二是推动农旅结合,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富农,推动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推广花漾星球太空农场模式,变“种庄稼”为“种风景”,发展“第六产业”。深化寻佛问道、始丰溯源、寒山神隐、绿色农耕、古道果香等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以“一村一韵”为目标,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如塔后村巧借赤城山风光,整村“穿衣戴帽”,展出“白墙灰瓦”的江南民居特色;张思村开展历史文化村落建设,通过修复古建筑、开发民宿,留住历史文脉和乡村记忆,重塑江南古村落风貌。推进投资6亿元的南屏乡花海梯田(6月10日中东欧旅游交流合作大会上台州市唯一签约项目)、投资3.5亿元的雷峰乡大雷山牧场、投资1.5亿元的泳溪乡华东欢乐谷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三是推动工旅结合,培育一批特色旅游购物市场和观光型企业。依托金恒德中国汽车用品城、白鹤远景国际袜业城等,引导企业将时尚元素融入产品,打造特色旅游购物市场。依托干漆夹苎技艺,培育国佛家园创4A级景区。加强工业围绕旅游优环境,鼓励新维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结合特色产品开拓工业旅游,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四是推动景城一体,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加强县城旅游和城市双平台打造,加快始丰湖公园建设,打造成为宾主相宜、主客共享的旅游城市双平台。加强古城、古街区保护开发,注重文化意象在城市建筑中体现。加强项目布局和招商引资工作,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和合小镇建设,计划3年投资50亿,打造中华和合文化圣地。 

(四)突出服务品质化,实现旅游环境高优质

    按照“主客共享、宾主相宜”的理念,不断提升旅游供给质量和水平,形成共建共享的高品质旅游生态圈。一是注重环境整治。开展旅游环境大整治,以“四边三化”、“三改一拆”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通景公路两侧环境整治,切实消除可视范围内环境脏乱差现象,做到沿线无暴露垃圾及“白色垃圾”,无乱搭乱建、乱披乱挂、乱堆乱放,打造景观廊道、美丽通道。二是注重素质提升。推进省级文明示范县城创建,广泛开展文明创建行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建立天台山旅游培训学校,在全县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导游、当导游活动,推动人人成为导游,着力构建“全民导游”时代。三是注重服务优化。自上而下确立“游客至上”的理念,一切以游客满意为标准,认真践行旅游服务“四个凡是”服务标准(凡是游客看到的地方,都必须是整洁美观的;凡是游客享受的服务,都必须是规范高效的;凡是游客遇到的员工,都必须是热情礼貌的;凡是游客提出的诉求,都必须是高度重视的),全力营造“家·天台”的服务环境。加强旅游接待能力提升,加快以禅修、养生、汽车、户外等主题的特色酒店建设,目前7家总投资42.5亿元的特色主题酒店建设加快推进,温泉山庄二期已经营业,开元酒店已在内部装修,雷迪森、豪生等品牌酒店也将在年内建成投运。鼓励创建品牌旅行社,争创市十强和省百强旅行社,实现五星级旅行社零的突破。

  二、明年和今后几年工作的初步考虑

    (一)指导思想:以“两山”理论为总纲,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总抓手,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创业激情,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力推进“旅游主业化、一业融五化、全域景区化、服务品质化”,全方位构建“时时能旅游、处处可旅游、行行加旅游、人人享旅游”的大旅游格局,着力打造中华和合圣地、中国名山福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工作要求:

  1、拉高标杆。确保通过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考核验收;旅游统计改革在全省现场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争做“全国样本”;争取列入省“多规合一”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试点县和省第四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

  2、补齐短板。补旅游核心吸引物短板;补旅游交通短板;补旅游产品短板;补旅游精准营销短板;补旅游品质服务短板。

  3、争先进位。做到全市领先,挤入全省县(市、区)旅游发展的第一方阵。

  (三)具体举措

  1、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发力。一是坚持“三个不变”。坚持“山区转型、旅游为本”的理念不变,坚持高位议旅游、抓旅游的体制不变,坚持抓大旅游、大抓旅游的格局不变。二是理顺“三者关系”。旅发委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着重做好政策指导、规划引导、业务辅导、工作督导和统筹协调。风景委着重做好风景名胜区、旅游休闲集聚区以及和合小镇内的规划、招商、运营、管理。旅游集团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改革,积极与浙旅集团、上海景域等合作,创新投资、管理和服务,通过收购、控股和资产整合,拉长产业链,做大集团资产,力争三到五年时间实现上市。三是推进“三项改革”。强化“1+3”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常态化运作旅游联合执法办公室、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县“假日办”运作要延伸至乡镇。风景名胜区(旅游休闲集聚区)规划管理执法和旅游执法在本次县综合执法机制改革中建议划归县行政执法局。深化旅游统计改革。要在前期初步建立天台旅游统计基层网络基础上,争取省旅游局、省统计局进一步跟踪指导,有重点开展旅游产业测算及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等的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旅游产业底数和对GDP、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提炼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力争成为全国的示范样本。探索旅游“多规合一”改革,加快探索建立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体制,积极争做试点示范,进一步完善赋予旅游部门在项目规划上的“一票否决”权。

  2、在做精全域旅游上发力。2017年是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决胜阶段,要射好临门一脚,毕其功于一役,确保首批创建,打响全域旅游的天台模式。一是以“八个全覆盖”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抓好六条乡村旅游精品线,始丰溯源和寒山神隐旅游精品线要突出生态,努力形成样板,寻佛问道精品线要突出高端,彰显文化禅意,绿色农耕精品线要打山耕、山味、山品、山居牌。西部地区要串点成线,做深做精;北部地区要全面改造提升,特别是石梁镇区十字街改造、绿城莲花度假村等项目要加快建设;东部地区要全面启动,创意谋划,特色发展。要大力度整合山区经济转型升级、全域旅游、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等各项涉农资金,集中财力每年打造几个亮点,建成几个精品,逐步形成美丽经济产业带。二是围绕“三百六十行,行行+旅游”的全域旅游大格局,不断突出一业融五化,推动全县产业大融合。在旅游+农业现代化方面,要大力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休闲农庄、观光果园等,要大力扶持引导旅游企业把特色农产品、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在旅游集散中心、各大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设立集中配送、统一价格的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展示展销中心,使游客购得放心、舒心,让旅游更加惠民、富民。在旅游+城镇化方面,要抓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全县15个乡镇不同资源禀赋,搞出几个特色街区、特色小镇,深化“一乡一品、一月一节”活动,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在旅游+文化方面: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打响“佛宗道源、和合圣地”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化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挖掘天台山文化养生内涵,创立研佛修禅和养生问道集中体验区,做好旅游+文化+工业化文章,鼓励并支持新维士、天皇药业、红石梁乌药公司等大力开发工业观光、养生旅游,并结合中药资源和中医特技,发展中医理疗、保健强体等养生保健产品,打造国内知名的高端文化旅游养生胜地。在旅游+信息化方面:重点开发“一机游天台、一网管旅游”,构建全域智慧。

  3、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发力。坚持旅游主业化,构建大旅游格局:一是搭建大平台。立足旅游休闲集聚区、和合小镇等“一区三镇”旅游开发大平台,大招商、招大商。深入研究开发主题、空间布局、项目策划,抓紧规划编制,开展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等前期工作。积极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建立招商项目库,主动出击,与国际、国内顶级的旅游项目投资商开展对接、招商。二是建设大景区。积极推进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打造天台旅游核心吸引物,亮出天台旅游最闪亮最耀眼的“吸睛点”。利用三年时间至少打造2个以上年游客量超百万,景区门票超五千万的大景区,明年要完成石梁-华顶景区的规划提升方案,加快推进天台山大瀑布工程,落地开工济公文化园。积极与国企央企合作,用好旅游产业基金。与浙旅集团、上海景域、金诚集团等开展战略投资合作。三是推进大项目。按照“小县大城”规划“旅游靠山、养生进山”的空间布局,大手笔谋划几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打造行业旗舰。比如:天台山和合小镇项目,石梁休闲特色小镇项目,天台山景区改造提升项目,白鹤桃源谷项目等。创造条件开工和合小镇东区基础设施和禅文化酒店、露营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速度推进绿城莲花小镇、法华龙山、南屏360°花海梯田,雷峰大雷山高山牧场等一批项目,投用旅游集散中心、国大旅游综合体、蓝海大酒店、金字国际大酒店、庐境精品酒店等一批项目。四是构筑大交通。要以杭绍台铁路开建为契机,以旅游交通全覆盖为抓手,补上交通短板,打开思路,谋划高铁旅游时代,当前要开通旅游集散中心到台州高铁站的接驳班车,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做足准备,迎接自驾旅游到来,全面提升,加快推进旅游景区通景公路、景区车辆换乘系统和北部旅游交通一体化和旅游大环线建设,开通旅游巴士,构建通达便捷、覆盖到位的旅游交通网络。

  4、在精准营销上发力。加强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扩大中华和合圣地、中国名山福地和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建立我县全域旅游统一营销网上平台,与驴妈妈、携程等合作融入全国网上旅游大市场,推进线上线下联动,建设智慧旅游示范区。积极创新旅游市场开发,巩固周边城市客源,拓展长三角、高铁沿线城市市场,开拓国外境外市场,主攻韩国、台湾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市场,拓展欧美市场。办节造势,办好“中国旅游日、首游天台山”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和“一乡一品一节”系列节庆,以节庆活动带动营销宣传,持续提升知名度。争取中国佛教协会支持,举办“世界佛教天台宗大会”。积极与外交协会、中国文化院等对接联系,争取设立中华和合文化论坛、世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论坛落户天台,提升天台旅游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探索“1+X”产品,立足佛宗道源,把禅修养生产品作为核心主导,牢牢围绕这个“1”,突出天台山佛道文化旅游,依托佛道两所大学、名寺道观,做大做强,做精做深,做高做纯,吸引高端游客来禅修体验,发展高端文化体验旅游。进一步丰富全时、全季旅游产品,谋划开发旅游演艺,丰富游客夜生活,努力变8小时经济为24小时经济。发展四季花海、四季采摘等全时景观,补上夏季和冬季的短板,夏季开发水世界项目,冬季建好高山滑雪项目,开发冬季雾凇景观,打造四季可游旅游格局。

  5、在提升服务上发力。按照“主客共享、宾主相宜”的理念,不断提升旅游供给质量和水平,形成共建共享的高品质旅游生态圈。一是持续开展天台山5A级景区品质提升。以这次省旅游局暗访明查出来的问题整改为契机,切实加强景区管理和服务。对标5A新标准,大力发扬创5A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再宣传再发动,拉高标杆,找准差距,补齐短板,随时准备迎接国家局和省局暗访督查,擦亮5A底色。二是持续开展环境整治。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小城镇、高速公路、国省道、通景公路两侧环境整治和沿线建筑外立面改造,切实消除可视范围内环境脏乱差现象,做到沿线无暴露垃圾及“白色垃圾”,无乱搭乱建、乱披乱挂、乱堆乱放,打造景观廊道、美丽通道。三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用好用足每年3000万的旅游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和优秀人才投身旅游发展,特别是吸引资深规划专家、营销专家,加入旅游大家庭,提升旅游竞争力。制定出台《民宿奖励政策》和《美丽庭院评比奖励政策》,通过民宿设计大赛和美丽庭院评比等活动,提升竞争力。四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自上而下确立“游客至上”的理念,推进“家·天台”的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并在在全县范围推广,认真践行旅游服务“四个凡是”和“六个心”,充分发挥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对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作用,共同营造大环境,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