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23002683255J/2010-101723
发布机构: 县审计局 发文日期: 2010-09-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全省盐业经营绩效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时间:2010-09-02 09:36 来源:省审计厅 浏览次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2010年上半年,我厅组织11个市、65个县(市、区)审计局对全省盐业2009年经营绩效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评价

全省共有省、市、县(市、区)盐业公司77家,各级盐业公司与盐务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承担食盐专营和盐业行业管理、盐政执法工作。

2009年末,全省盐业公司总资产189111万元、总负债71979万元、所有者权益117132万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38457万元、利润总额17519 万元。全省盐业公司共有在职职工2661人、离退休人员1575人、其他供养人员202人。

2009年,全省生产原盐(海盐)17.05万吨,食盐加碘分装14.08万吨、食盐加碘量为22-49mg/kg(卫生部规定食盐加碘量标准为20-60mg/kg);全省销售盐产品103.15万吨(其中食盐69.96万吨,两碱用盐除外),全省碘盐覆盖率为97.81%、碘盐合格率为97.49%、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35%;全省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522件,查获各类违法盐产品5117吨。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2009年全省盐业企业积极做好食盐供

应工作,全省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大于90%的县(市、区)比重为96.70%,提前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消除碘缺乏病目标(2010年95%的县(市)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90%);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查处盐业违法违规行为,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但调查也发现,盐业公司规模效益不强,盐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食盐储备水平低,盐政执法、行业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盐业公司家底薄,亏损运营。

盐业企业家底资产普遍偏小、规模效益不强,2009年底,全省77家盐业公司,有42家净资产不足500万元,其中16家净资产不足100万元,甚至有7家处于负资产状态;当年实现利润总额超千万的盐业公司只有2家,不足100万元有58家、占比75.32%,其中18家亏损运营、亏损面达23.37%。

(二)盐业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食盐流通环节多,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截至2009年末,全省尚有8家县级盐业公司未按照省政府要求进行改制、未重组并入省盐业集团公司,全省已改制的68家盐业公司运行机制改革也未到位,食盐经营仍存在市场分割、产销区分离,食盐经营链条长、盐业公司成本结算层次多,影响了盐业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食盐供应管理尚未达到规定要求。

我省仍有3个县区碘盐覆盖率、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未达到90%(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6个重点监测县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08%,未达到国家(小于5%)的规定标准,加碘食盐供应管理任务依然很重。截至2009年末,审计调查的76个市县有22个市县无碘食盐销售网点设置少于要求的5家、不达标市县比例为29%,其中部分销售点设置不符合要求、销售无碘食盐未按规定凭据医疗证明和登记销售台账等。

(四)食盐储备不达标,应急市场风险能力不够。

截至2009年末,全省76家市县盐业公司,有48家食盐库存未达到规定的3个月储备量、不达标比例63%,其中7家库存储备量不足1个月;截至2010年3月末,省级食盐储备2.42万吨,同省政府要求的5万吨省级食盐储备水平尚存不小的差距,应急市场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不够。

(五)盐田废转较快,省产食盐自给水平严重不足。

2006至2009年,我省共废转盐田1995.50公顷,同2005年末相比盐田废转比例达36%,至2009年末全省盐田只有3563.13公顷,已低于省政府要求保留的盐田生产面积底线(3604公顷)。盐田面积的减少,造成盐的生产能力下降,省产食盐自给水平由2007年的40.12%下降到2009年的24.37%,省外盐源依赖性不断加大。

(六)盐业行业管理、盐政执法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部分市县零售商在未取得食盐零售许可证的情况下经营食盐零售业务,部分盐业公司执法程序缺乏严谨性,对罚没盐产品、工业副产盐管理不到位,走私盐、盐场生产监管工作仍有不足。

三、审计建议

(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省政府要求,加快盐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全省食盐经营机制,加快区域物流仓储、配送网络建设,压缩盐产品供给与消费终端的物流链条,精简盐业公司盐产品批发层次,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全省盐业扁平化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

(二)加强盐业市场监管,完善无碘食盐销售管理。加强对食盐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盐政执法程序,加大盐政执法力度。规范无碘食盐销售,增加无碘食盐供应网点,满足不宜食用碘盐的特殊消费群体需求。

(三)加强盐资源管理,提高食盐储备水平。加强盐田废转的宏观调控,扶优限劣,出台重点产盐区保护政策。完善生产工艺,提高盐产量和质量,适当发展新盐田,实现新建与废转盐田的平衡,积极参与周边省的盐资源项目开发,增加省控盐资源水平。加大食盐仓储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各级盐业公司商业库存和省级食盐储备水平。

四、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要求省盐业集团公司认真研究,及时整改和完善。省盐业集团公司(盐务管理局)先后召开全省盐业经济分析会、盐政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安排,逐项落实整改措施、意见,部分问题已整改到位,并正在制定完善无碘食盐供应、资产管理等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