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1023002683239W/2007-71550
发布机构: 天台县财政地税局 发文日期: 2007-01-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天台县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12-22 17:00 来源:天台县财政地税局 浏览次数:

关于天台县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天台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天台县财政局局长  杨尧生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天台县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6年全县财政执行情况

(一)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全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工作中心和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积极落实全省“三个三”财税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财税职能,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预算收入任务,有效地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收入执行情况:

县十三届四次人代会审议通过的2006年财政总收入为8702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2012万元。实际执行结果:财政总收入完成8751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547万元,分别完成年初预算的100.6%和101.3%,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3.4%,财政总收入实现连续五年每年增收超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的完成情况是:

(1)增值税(25%部份)收入8411万元,完成预算的102.3%,同比增长17.7%。

(2)营业税收入11305万元,完成预算108.5%,同比增长17.7%。

(3)企业所得税(地方部份)收入5203万元,完成预算的89%,同比减少4.1%。

(4)个人所得税(地方部份)收入3418万元,完成预算的109.4%,同比增长26%。

(5)其他地方各税收入4499万元,完成预算的99.9%,同比增长32.6%。

(6)农业税收收入3212万元,完成预算的110.8%,同比增长11%。

(7)其他收入5262万元,完成预算的95.7%,同比减少2.9%。

(8)专项收入1237万元,完成预算的82.5%,同比增长35.6%。

此外,地方上交中央“四税”收入44971万元,完成预算的99.9%,同比增长13.9%。

2、支出执行情况:

县十三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6年财政总支出县本级为60750万元,实际执行数为78254万元(含省拨专款支出),同口径相比增长12.37%,剔除省拨专款和上年结转支出14527万元后,县本级财政总支出为6372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9%。财政总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1)支农支出6572万元,同比增长16.17%,剔除省拨专款支出2046万元后,完成年度预算的116.56%。

(2)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32532万元,同比增长19.64%。剔除省拨专款4289万元后,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7%。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23805万元,同比增长11.93%。剔除省拨专款后,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8%。

(3)行政管理费支出14901万元,同比增长14.66%,剔除上年结转1658万元后,完成预算的115.16%。

(4)公检法司支出8097万元,同比增长23%,剔除上年结转1183万元后,完成预算的137.46%。

(5)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4466万元,同比增长9.01%,剔除省拨专款799万元后,完成预算的100.47%。

6)城市维护费支出2027万元,同比增长15.11%,除省拨专款776万元后,完成预算的131.68%。

(7)抚恤救助支出2575万元,同比减少9.3%,除省拨专款1130万元后,完成预算的124.57%。

(8)社会保障支出1110万元,同比增长104.42%,除省拨专款545万元后,完成预算的124.18%。

(9)基本建设支出877万元,同比减少58.46%,全部是省拨专款支出。

(10)企业挖潜改造支出1120万元,同比增长77.22%,完成预算的101.82%。

(11)工业交通支出2416万元,同比减少25.02%,除省拨专款930万元后,完成预算的150.10%。

(12)其他各项支出1561万元,同比减少22.22%,除省拨专款294万元后,完成预算的87.38%。

按照现行分税体制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06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加上预计的税收净返还,上级各项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收入,以及调入预算外资金,结转下年支出款项等,2006年全县财政收支平衡。由于2006年省与县之间的财力结算补助尚未结束,全县最后平衡确切数据待决算补助确定后再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全县政府性基金、其他财政性资金执行情况

12006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871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3%,比上年增长19.88%。具体项目是:文教部门基金收入746万元,同比减少39.64%,主要是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调整减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6613万元,同比增长24.97%;农业部门基金收入969万元,同比增长30.42%;其他部门基金收入384万元,同比增长52.99%。政府性基金支出26608万元(含省拨基金支出),比上年增长46.25%。具体项目是: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6689万元,增长168.2%;商贸部门基金支出161万元,增长69.47%;文教部门基金支出920万元,同比减少28.46%;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6613万元,增长24.97%;农业部门基金支出1663万元,增长119.39%;土地有偿使用支出200万元;其他部门基金支出362万元,增长44.22%。

22006年全县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非税收入18964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17.4%,同比增长40.2%。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8812万元,彩票资金收入78万元,其他收入74万元;财政专户支出数为16809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5.5%,同比增长41.2%。其中:行政事业支出9006万元,专项支出3908万元,基本建设支出3895万元;政府调剂基金支出803万元;年末结余5956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32006年共计土地出让金收入42917万元(其中清收历年拖欠土地出让金18500万元)。土地出让金收入主要是:始丰新城建设委员会17403万元,劳动路建设指挥部12839万元,寒山路建设指挥部4107万元,后续办2509万元,供电公司2616万元,补交出让金1181万元。2006年土地出让金中扣除成本和各种税费2872万元后;返还始丰新城用于建设13417万元;返还劳动路建设指挥部11425万元;返还寒山路建设指挥部1500万元;返还后续办1591万元;返还供电公司2616万元;返还平桥、洪畴、街头等集镇建设466万元,返还西工业园区建设674万元;拨付县重点工程建设资金4271万元,其中寒山路(桥)、清溪桥改造等交通道路建设1761万元,旅游城市建设和改造510万元,国资公司购买育青科技股2000万元。

(三)全县财税工作情况

去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上下奋力实施“五四奋斗年”的重要一年。这一年里,财政收入面临着要素制约、房地产市场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尤其是要弥补不可比因素造成的税收缺口。自第二季度以来我县财政收入增幅一直在全市低位运行,地税收入增幅一直居全市末位,引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对此我们紧紧围绕县人代会通过的法定指标,正确处理好完成工作目标与促进天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系,在税收执法中强化服务意识,以服务促规范,以服务促增收。在支出上,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预算外收入和信贷规模明显减少,重大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公务员增资和建设项目资金对预算内财政性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巨大。我们县财政税务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紧紧依靠各乡镇(街道)、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努力克服财政运行中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大地方财力规模,不断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财税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运行质量,较好地完成财税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1、着力加强财源建设,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政策的导向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积极贯彻财政支农政策,认真落实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去年共安排4330万元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在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稳定增长的同时,向省市争取到支农、扶贫等专项资金4200多万元,大力推进“千吨万亩”有机茶、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其中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里石门北干渠节水配套项目,共向上级部门争取到1450万元,县配套1030万元;落实财政补助200多万元,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坚持“工业至高无上”地位不动摇,大力扶持、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全年安排资金1120万元,支持工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增加技改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全年安排资金450万元,支持旅游宣传和旅游品牌开发。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年县财政安排和向省市争取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支持城市道路、防洪工程、新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及工业、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国税部门全年依法办理出口退税、免抵调库20597万元,同比增长53.86%,地税部门全年依法办理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等税收减免1942万元。同时,一些历史遗留的扶持重点骨干企业的优惠政策得到兑现落实。去年我们县财政部门还积极向省市争取到各类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9248万元,有力地支持县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特色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2、着力做大收入规模,努力优化收入结构

由于一些政策性、体制性等不可比减收因素影响,加上重点项目减少,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收入的影响,去年是我县财政经济尤其困难的一年。面对不利影响,我们及时加强收入监控,从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切实将财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地方财力增长和优化收入结构上。我们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在重视抓好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征管的同时,全面加强企业自建房屋、餐饮业等税收管理,积极完善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努力挖掘和做大营业税、房产税、资源税、印花税等地方税收的规模,去年地方小税种增收1111万元,同比增长32.67%,增幅居各项收入之首,税收收入结构和政府财力结构的有效优化。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面建立重点企业税收信息网络,积极开展网上纳税申报,建立健全银税库联网系统。国地税之间信息沟通和联系协作得到不断加强,在纳税信用评定、税务登记联办等工作领域不断联手。在税收执法上强化服务意识,稽查部门正确处理好服务与执法的关系,对面上企业以自查辅导形式规范企业纳税行为,所有在辅导中发现的不规范纳税一律实行自查补报,不作处罚,对举报案件和恶意偷税行为则实行严厉打击,不断提高税收稽查威慑力,有力地整顿和维护了正常税收秩序。去年我们发现外来出售假发票线索后,组织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查处使用餐饮假发票的专项检查,当场抓获外来贩卖假发票者,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有效地打击了涉税违法行为。同时,以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为着力点,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缴体系,切实抓好各项基金规费的征缴工作,有效地增加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

3、着力保障重点支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遵循“保吃饭促稳定,支持建设促发展”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计划,强化预算约束,按照“控、保、压”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合理调配,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在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和基层政权正常运转需要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法定和重点支出需要。在此指导下,财政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业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支持,全年共安排社会保障支出8338万元,比上年增长39.50%。财政支出还努力向三农倾斜,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年共安排1282万元资金用于康庄工程、农村乡道路面改造、和谐生态村及农村文化建设(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三下乡、村级组织建设)、计划生育优扶政策、老年人优惠政策兑现等,还安排资金8097万元,认真落实政法部门各项经费,有力地推进“平安天台”建设。

4、着力深化财税改革,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稳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逐步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出台了《天台县部门预算支出编制标准》,逐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内容,逐步规范部门支出项目和口径。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逐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加强县属部门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计划化管理,完善和改进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编制办法,实行预算内外资金支出统筹安排。规范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办法,进一步扩大会计集中核算范围,积极筹备将尚未纳入中心管理的单位纳入集中统一核算工作,积极探索以会计集中统一核算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全年累计采购金额16414万元,节约资金1798万元。出台《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落实有关部门职责,初步建立起政府性债务季报制度,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努力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探索存量国有资产的盘活利用途径和财政周转金的清欠方法。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深入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财政运行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

2006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我县财源基础薄弱,税源的稳定性差;税收政策调整、财政体制改革等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大,地方可用财力增长缓慢;国家和地方性增资政策的连续出台,以及公共财政刚性支出的不断增长,增加了财政压力;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力度有待加大,财政综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研究措施,在发展中用改革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切实提高我县财政管理水平,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2007年全县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草案

(一)全县财政预算草案

2007年是新一届县级班子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县十二届一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已经描绘我县今后发展的蓝图和今年的工作重点,随着县委确定的“两年”活动的实施,我县经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预计全县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财政收入也将保持一定的增长,财政收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财政经济形势和县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我县2007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人代会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四大战略”,深入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紧扣“监督”和“规范”两大主题,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做大地方可用财力规模;全面落实县“两年”工作总体部署,积极发挥财税职能,突出重点,培育财源;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努力提高农村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依法理财治税水平;加强财税监督管理,确保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07年全县预算收支(草案)编制如下:

1、预算收入计划草案

根据县财政体制改革等有关政策规定,预计2007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98890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640万元,同比增长12%,这样项目安排情况是:

(1)增值税收25%部分99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7.7%;

(2)营业税收入1248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0.4%;

(3)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收入60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5.3%;

(4)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收入30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减少12.2%;(2006年不可比因素);

(5)其他地方工商各税收入52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5.6%;

(6)农业税收收入34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5.8%;

(7)专项收入145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7.2%;

(8)其他收入621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8%;

2、预算支出计划草案

按照现行分税制体制计算,2007年全县地方可用财力收入加上中央税收净返还,“两保两挂”的政策性转移支出补助和调入部分预算外资金,动用上年结转款项等,预计2007年地方可用资金为69650万元,拟安排2007年全县财政支出预算69650万元,比上年增长9.29%。2007年全县财政收支平衡。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500万元,增长7.34%;

(2)公共安全支出6680万元,增长8.06%;

(3)教育支出24100万元,增长10.35%;

(4)科学技术支出766万元,增长8.04%;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00万元,增长8.07%;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90万元,增长8.18%;

(7)医疗卫生支出2820万元,增长8.09%;

(8)环境保护支出323万元,增长8.03%;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43万元,增长8.04%;

(10)农林水事务支出4790万元,增长10.32%;

(11)交通运输支出1438万元,增长8.04%;

(12)工业商业金融事务支出2500万元,增长10.42%;

(13)体制统筹1200万元,乡镇财政超收分成;

(1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设置预备费1000万元,为总预算支出的1.44%;

(二)全县政府性基金、其他财政性资金计划(草案)安排情况

根据2006年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编制2007年政府性基金、其他财政性资金收支计划:

1、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2500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收入65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35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000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计划安排2500万元,收支平衡。2007年土地出让金收入目前还无法预计,支出也相应无法确定,我们将专题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并按照有关规定积极做好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管理工作。

2、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计划安排191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5%,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计划安排145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5%,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9100万元,收支平衡。

3、2007年全县财政专户收入计划安排19900万元,比上年增加4.9%,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9235万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500万元,彩票资金收入95万元,其他收入7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部分,全县财政专户支出计划安排 20400万元,政府调剂基金支出1000万元,年末结余4456万元。

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2007年财政工作圆满完成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明确我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突破15%,实现翻一番”,这对财税部门而言,将是光荣又艰巨的工作任务。近几年来,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无论是整体财力还是人均占有水平,在全市来说都是比较低的。财政面临的收支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从收入来看,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趋于平缓,房地产业及相关行业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制造业企业生产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供给结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煤、油、电力、用地等资源性生产要素紧缺仍将影响地方财源建设基础。从体制来看,上级政府继续出台政策,增值税转型、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提高和部分企业在近期转向合资的增加等,将直接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可用财力增长空间拓展艰难。

从支出来看,财政刚性支出急剧增加。财政供养人员居高不下,人员经费支出有增无减;法定增长的教育、科技、农业等支出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负担加大;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等急需财力保障;财政支出压力将不断加大。

面对我县今后的财政收支矛盾和困难,我们财政税务部门咬定目标,将以“规范”和“监督”为主题,立足创新,狠抓落实,强化忧患意识,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促进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有效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财税工作任务,努力为天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坚持产业和要素培育并举,支持增长方式转变,增强财源发展后劲。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地方财力为着眼点,通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杠杆,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走特色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工业平台年”活动,按照重中之重发展工业的思路,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财源增长点。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平台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充分运用财税优惠政策,依托科技创新,培育“一胶、二车、三绿”的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旅游产业推进年”为抓手,完善和落实对第三产业扶持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扩量提质,力争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双亮点”。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支持生态农业发展,育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高山蔬菜、有机茶、杨梅、密梨等特色生态农产品发展,壮大发展规模,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要坚持借力发展的思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项目包装、推介等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努力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二)坚持总量和结构并抓,大力组织收入,做大做优地方财政“蛋糕”。

继续贯彻“三个三”工作思路,正确处理好收入规模与收入结构的关系、收入质量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做大地方可用财力规模。要加强科学分析和预测,密切国地税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高度关注收入动态,跟踪分析经济形势变化与财税收入结构变动情况,特别要及时关注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应对措施,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并确保财税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牢牢把握收入工作主动权。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继续深化纳税评估工作,加强税源管理,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对所得税制、增值税制等税收政策动向的研究,依法、合理、规范地做好税收征收工作,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税收上充分体现出来。强化服务意识,科学地运用稽查手段,严厉打击恶意偷税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营业税、地方七税的征收管理,努力优化税收结构。同时要切实做到加强税收征管与依法落实优惠政策并举,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增强税收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税收诚信建设。要全面推行和完善“五费合一”征收,健全社保费征缴制度;加快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征缴力度,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不断优化政府财力结构。

(三)坚持存量和增量并用,调整与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面对今年我县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的情况,我们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要求,围绕县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存量和增量并用,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努力确保支农、社保、科教、文卫等重点支出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要树立节约理念,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根据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宣传,大力提倡增收节支,制定和完善控制一般性支出的相关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招待费、考察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根据新农村建设“五个先”的思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和谐生态村、村庄规划、农村垃圾处理系统等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整洁农村环境,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要大力支持义务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软实力”。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支持平安天台”建设,切实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四)坚持规范和监督并驱,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推进依法治税科学理财。

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不断规范财税秩序。一是规范部门预算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开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执行的刚性;二是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的综合预算管理,同时加大财政周转金清欠力度,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三是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切实加强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加强工程概、预、决算的审核力度,完善基本建设资金拨付程序,创造条件实施财政基本建设资金直接支付试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特别是存量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资产处置行为,促进合理流动,健全监管体系;抓好举债计划管理,严格举债审批制度,努力防范财政风险。五是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采购范围,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益。六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革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七是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前期准备,进一步抓好会计结算中心的建设,强化财政资金出口的管理,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财税法制建设,加大财税监督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加强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控、督促、检查等,提高财政监督水平和成效。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扩大财政性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范围,激励部门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切实增强各部门的效益观念。完善财政监督制约机制,加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确保财政性资金和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财税工作是政府执政的基础,是维护经济稳定增长,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2007年的财税改革和财税工作任务将是十分繁重而艰巨,我们决心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