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3MB1959184P/2023-101227 | ||
---|---|---|---|
发布机构: | 县文广旅体局 | 发文日期: | 2023-06-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第75号建议答复的函
将石梁镇“诗·谷禾田”项目纳入县唐诗之路目的地建设项目
陈新、俞益挺、王秀丹、胡大满、张文彬、王敏辉代表:
你们在天台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要求将石梁镇“诗·谷禾田”项目纳入县唐诗之路目的地建设项目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是加快串珠成链。石梁镇“诗·谷禾田”乡村文旅项目已纳入天台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并作为云端小镇建设子项目入选浙江省诗路文化带重大标志性项目库,为唐诗之路目的地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所在的石梁镇已成功创建浙江省5A级景区镇,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建设,将“诗·谷禾田”乡村文旅项目与天台山北部旅游集散中心、唐诗拾遗馆、天台石梁唐诗研学营地、唐诗之路文化体验馆、四季冰雪乐园、唐诗主题文宿、诗路广场等项目串珠成链,共建共享,依托石梁的神秀山水,挖掘先贤古韵,深耕诗路文化经济,做足“山”的文章,讲好“诗”的故事。
二是深化诗路研究。整合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台州市唐诗之路研究院、台州学院等县内外社科力量,围绕“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和“佛道名山文化胜地”建设,开展学术理论和实践应用类课题研究,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挖掘诗路历史人文、故事传说等文化形态,通过文化基因解码和文旅资源普查,加强对诗词作品中石桥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利用最为核心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符号,加强诗路文化资源转化,指导把无形的诗词文化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市场接受度高的有形文旅产品。加快推动诗路文化的物化、活化、转化,让挖掘出来的名人名家、名诗名句、名址名地、名产名物变成游客喜爱、实实在在的文旅精品。
三是加大要素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天台县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天台县“微改精提”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每年安排22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强化文旅项目用地保障,将文旅发展所需用地纳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适当向文旅领域倾斜,适度扩大文旅产业用地供给。对于低丘缓坡文旅项目,参照“坡地村镇”做法,实行点状供地。充分利用废弃地、荒山、荒地、荒滩等低效用地,多渠道多方式供应旅游用地。2021年争取到诗路文化带建设省专项资金1300元,并在“两山(二类)”建设资金安排中,重点向诗路文化带建设倾斜。对接农商银行、工商银行成立旅游银行,为文旅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近4000万元,争取文旅国债资金超3亿元,争取其他各项资金约3.5亿元。
四是发展研学旅行。在石梁推进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同时推出唐诗文化、农耕文化等精品研学线路,不断完善优质研学导师培训制度,构建“可游、可学、可做、可研、可秀”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打造真研学,用真实体验、多感观参与实现文脉传承。打造学生诗与研学实践教育目的地,帮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眼界,激发家国情怀,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五是创新营销模式。全面铺开区域联动与协作营销。天台县发起成立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旅游营销联盟,联合新昌、嵊州等“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八地旅游部门共打“诗路”牌,抱团营销。以杭绍台高铁开通为契机,让“新天仙配”中国黄金旅游线成为集中展现唐诗之路“唐诗盛宴”的一道靓丽窗口。线上新媒体、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OTA营销、抖音直播、在线直播、微信自媒体平台等营销手段推陈出新,线下天台山大瀑布、济公故居联合推出梦回唐诗之路·华服游大瀑布·宋韵故居过端午活动,“浙里疗休养·心归天台山”2022年天台山疗休养(杭州)推介会精彩纷呈,多渠道发力宣传推广天台山文化旅游景点。
感谢你们对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天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联 系 人:蒋馨怡
联系电话:83901322
天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7月18日
抄送:县督考办、县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委、石梁镇人大主席团。
天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办公室 2022年7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