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富》第7期

发布日期:2023-02-08 16:1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县发改局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共富工坊”作为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能有效链接企业与农村、产业与农民,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打造“共富工坊”,关键在于通过深化党建联盟建设,变革产业体系、培育共富细胞,打通共富道路的 “最后一公里”。当前,我县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房屋创办厂房式、车间式、居家式等共富工坊125家,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现选取福溪街道石塘徐村与街头镇的案例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 “小彩灯”点亮共富路

——福溪街道石塘徐村案例

●“三方引领”提升共富工坊致富效能

——街头镇案例

“小彩灯”点亮共富路

——福溪街道石塘徐村案例

石塘徐村村内总人口1882人,富余劳动力620余人。自县“三新”农村共富五大提升行动开展以来,该村率先打造2022年市“共富工坊”示范基地,创新农村就业新模式、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帮助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增收。目前,该村与天台县彩灯厂达成合作,辐射带动160余名农户增收,人均月增收入2500余元,预计整体年增收480万元以上。

一是建设“1+2+N”就业阵地。搭建“政村企”党组织联建平台,党员微网格常态摸排,以石塘徐村“共富工坊”为核心,毗邻村就近衍生2个“共富分坊”,各家各户为共振点,形成“1+2+N”的多元订单派发模式;落实“一户一党员”帮带责任制,组织党员与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订单定向发包到户;组织“送岗下乡”招聘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据统计,“共富工坊”共覆盖带动行政村8个,其中低收入农户约占9.3%,招聘会当天共吸引了350余位村民到现场咨询,直接带动62人实现就业。

二是塑造“新农人”共富队伍。设立“党员+经纪人”轮值制度,聚焦现场管理、业务对接、质量把关等事宜,选育12名有技术、懂管理、带增收的“工坊经纪人”。发挥驻企干部、网格员等联企队伍资源作用,整合企业用工缺口,对接助农先进企业。利用村集体屋、文化礼堂等资源打造教学平台,全面提升农户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培育新型共富人才队伍。开展来料加工政策宣传,引导辖区企业投身助农增收共富行动。目前,已入村开展培训6批次,参与人数达217人次。

三是搭建“清单式”供需桥梁。整合村集体、村民和辖区内商家资源,聚合政企社等服务资源,设立工坊数据采集清单和务工农户数据库,为企业发布业务需求、村社提供劳务信息等提供有效对接。动态整理企业用工需求清单、村内资产资源清单、村民劳务供给清单等“三张清单”,变“粗放管理”为“精准统筹”。建设智能管理后台系统,实时显示主体需求、订单状态、事后反馈、政策补贴等重要信息。目前,石塘徐“共富工坊”已通过“点单式”集中物流调配,运输成本降低约10%,偏远工坊劳动力收入水平有所提升。

【共富经验】深化企农联结,实现共建共赢。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新模式,创新“厂房式工坊、居家式工坊”等形式,深化利益联结。通过与工坊合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三方引领”提升共富工坊致富效能

——街头镇案例

街头镇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优势,以“党建+乡贤+项目”为核心,发展分散加工的居家式工坊,全域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和手工工艺等业务,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有效帮助农户稳就业、促增收。截至目前,已建成“共富工坊”6家,吸附周边劳动力将近300人。

一是抓住党建引领“核心点”,党员驻扎助共富。通过党委“指路”、支部“铺路”、党员“带路”,帮助村集体精准匹配“共富合伙项目”,镇域企业、村等进行党支部联建,形成“区域统筹、产业融合、资源共享”的党建联盟,充分激发党员回归农村、党员驻扎农村、党员带富农村,创建多种模式共富工坊,实现村集体增富、农户增收、企业增效。如后岸村“重九堂黄精工坊”,由县党代表林晓静牵头成立,加工场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员工20余人,均为片区内闲置劳动力,每人每天收入150元左右。2021年全年加工、销售黄精产品3500斤,实现产值125万元,发放加工费75万元,带动周边农户、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二是抓住乡贤引领“关键点”,乡贤反哺助共富。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措施,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吸引在外乡贤回乡,借力乡贤优秀基础,在建工坊、拉经济、促共富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建立乡贤共富工坊、成立“共富乡贤帮”等举措,结亲带富村民经济。如湖酋村施荷珍木衣夹加工点由乡贤张国周、施荷珍夫妇创办,自2004年12月起连续18年租用村集体房屋,年租金1.2万,工坊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加工人员共30余人,均为周边农户60周岁左右及以上人员,年发放加工费约35万元,每人日均收入50元左右,有效解决了村内及周边村老年劳动力赋闲问题,帮助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创收。

三是抓住项目引领“基本点”,产业提升助共富。坚持项目为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加大谋、引、建力度,致力谋划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落地一批项目,把项目经济效益通过共富工坊和村民致富紧紧结合起来,增大工坊的“致富容积”,扩大工坊吸附面积,让项目带动更多村民走进工坊,走向富裕。如该镇黄茶三产融合项目,争取到补助资金共计4000万元。将联合县旅游集团成立强村公司,推动1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475户低收入农户直接持股,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溢出的经营收益再由国有企业、12个帮促村、低收入农户再按照股份比例进行二次分红,预计低收入农户每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同时,全镇共摸排出闲置村集体房屋和土地8处,用于来料加工点4处,剩余4处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对外招租,拟用于黄茶产业三产融合项目相关加工用房,预计带动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年增收分别达到10万元和3万元以上。

【共富经验】富余劳力加速转为富裕动力。整合财政、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政策,引导联盟单位到结对村居建设共富工坊,通过盘活闲置资源、组织劳力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等实现集体增收,推动低收入农户、富余老年劳动力等群体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三方共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