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天台县深耕“人才沃土”助力乡村筑梦创富
近年来,天台县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截至目前,共吸引在外乡贤、青年回归3000余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3万人,农村创业创新人数达1.2万人。2021年,该县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系全市唯一。
一、政策惠才,激发创富活力
一是加强资金支持,全力破解融资难。制订自主创业小额贷款、鼓励众创空间(孵化器)发展等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200余万元,实施一次性社保补助、就业补助、创业贷款、创业贴息等帮扶项目,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推动众创空间与20余家投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设立总规模近2亿元的天使投资资金池,形成“众创空间+风险投资”的投资驱动孵化模式。2021年以来,共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49万元,扶持创业255人,带动就业766人。
二是加强培训指导,精准把握风向标。建立县、镇、村三级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网络,深入实施“互联网+”创业培训省级试点工程,依托天成职业技术学校等7家技能培训基地,推广集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集中培训、模拟运营实训、创业主体实践、后续跟踪扶持于一体的“互联网+”创业培训新模式。如该县石梁镇双溪村支部书记通过学习直播带货,帮助村民20天卖出冬笋约3万斤,半个月销售各类农产品近40万元。2021年,该县共培训农民1万余人,被农业部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县。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全面提高知晓率。开展“就业创业政策畅通行”“政策找人”行动,变被动接受群众政策咨询为主动进村入户送政策,组织业务骨干深入村(社区)和企业,面对面向群众宣讲政策。同时,借助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等媒体做好线上推传,在招聘会现场设立政策宣传台,现场宣讲政策,构建立体宣传矩阵。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20场,举办宣讲会22场,服务2000余人次。
二、联动育才,提升创富能力
一是实施“多产融合”模式,推动业态升级。结合天台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主要业态,推广“1+3+N”乡村合作创业新模式,即由1个行业专家指导,以农村合作社、合作公司、专业协会为参与主体,带动N个农户创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2021年以来,共开展专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16场、乡村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10场,带动300余名农户创业,农户年均增收约10万元。
二是健全“校地合作”体系,强化科技支农。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成立天台乡村振兴学院,在乡村设立33个现场教学点,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近两年来,该学院共建成创业创新项目20余个,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2项,获批省级农业科技企业3家,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项,研发农作物新品种2项。
三是打造“产业发展”联盟,促进一体发展。以示范村为龙头、产业为核心,通过“强村带动”“产业联动”“村园融合”“景区辐射”等模式,构建片区联盟,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目前,共打造片区联盟61个,覆盖该县约80%行政村。如龙溪乡寒山片区引入浙江华顶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带动片区内4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
三、平台聚才,凝聚创富合力
一是构筑创业平台,加速产业聚集。立足汽车用品、袜业、农副特产及旅游品等实体产业基础,推动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成功打造“双创园苗圃工场”“爱合伙·复客中国”众创基地、汽车用品孵化园。投资9.68亿元建立“同心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石梁镇省级茶叶特色农业强镇、三州乡市级茶叶特色农业强镇、寒山美丽田园综合体等创业平台,精准承接各类农村创业项目。截至目前,共建立众创空间4家、创业小微园29个,入驻企业400余家。
二是完善网销平台,促进电商发展。设立“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定期邀请阿里巴巴、京东等专业导师进行授课,为电商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和公共支撑平台。将传统外贸型“隐形冠军”企业纳入“天台优质产品入驻天猫私享会”,制订产业带头部电商企业卖家赋能计划,同时为淘宝、天猫优质卖家举办线下“淘宝天猫天台产业带商家大型峰会”,以品牌带动销售。截至目前,共创建淘宝镇5个、淘宝村58个,孵化电商5万余家,间接带动就业16万人;2021年网络零售额达291亿元,居全市第一。
三是打造合作平台,加快共富进程。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力推农户持股项目,形成农村产业合作平台,以片区组团发展的形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目前,共培育双创企业500余家、双创人员1.2万余人,带动就业5.5万余人。如该县平桥镇峇溪村通过“乡贤投资+村集体参股+低收入农户持股”模式,将30亩闲置荒滩打造成儿童乐园,春节期间单日最高游客量破5000人次,总营业收入超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