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打造“一乡一名校”绘好教育共富全景图

发布日期:2022-07-27 10:3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县发改局

天台县始终坚持“欠发达不欠教育”理念,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之首,通过强化教育支撑、优化组团共建、深化精准服务等措施打造“一乡一名校”,让教育成果公平惠及乡村每一名孩子,以教育兴托举乡村兴,全力绘好共同富裕标杆县建设中的教育共富全景图。该县已创成全市首个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获评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成绩优异地区;2021年,该县教育局被教育部授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单位”、全市唯一;“中国新样态学校试验区”落户该县;该县教育局作为全国唯一县级部门代表参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并作主旨演讲。其主要做法是:

一、做强“教育支撑点”,构建乡村教育新生态

一是加强政策支撑。成立“乡村名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编制《天台县乡村名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环境改造、队伍建设、教育改革、数字赋能为抓手,着力打造“小而美”“小而强”“小而优”的乡村名校。2021年,该县“乡村名校云系统”入选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首批创新试点项目名单;天台县始丰中学、天台县石梁学校被授予台州市首批校本研训示范校乡村名校实验基地。

二是加强资源支撑。加强教育方面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坚持城乡一体化编制教育专项规划,制定出台《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实现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交付等五同步。近年来,该县新增教育用地166亩,投入4.6亿元,迁建学校4所;全县15个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均建成公办“四独立”等级幼儿园,其中二级园以上在园幼儿园覆盖面达72.6%,居全省前列;全县10个小区实现“五同步”,提供学额2970个。

三是加强队伍支撑。打造“名师+乡村学校”实践共同体,把名师工作室建到乡村,推动城乡教育发展趋向优质均衡。同时建立书记与教师恳谈会机制,每年安排100万元名教师、名校长专项资金,推进“党建+学术”两个带头人建设。截至目前,全县28家名师工作室下沉一线,覆盖12个乡镇,工作室中农村教师109人,占比42.9%,2家名师工作室直接驻乡指导;培育乡村学校名校长8人、名师48人,带出乡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52人;该县青年教师夏蒙星入选2021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二、立足“城乡一体化”,重塑乡村学校新形象

一是城乡抱团推进义务教育同步发展。以“乡村名校”建设为基点,建立学校同体、教师同心、课堂同步、学生同行的城乡教育组团发展模式,推动城乡教联体学校考核、教学教研等一体化“抱团”发展。各学校以“1+X”(即1所城镇学校与X所乡村学校)模式结对,实现城乡学校一对一、一对多教与学的互动,同步授课让城乡孩子共享名师课堂“零距离”。近年来,投入1200万元完成59所义务教育学校209间“互联网+教育”全覆盖。今年以来,已开展“同步课堂”2800余场,覆盖学生2万余人。

二是分层联动推进学前教育一体发展。“以城带乡”集团化管理,以县属幼儿园为龙头,与山区乡镇联动组建幼教集团,对山区幼儿园实行融合化管理。“以乡带村”连锁化办园,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与下属村级园实行连锁化办园,将优质资源延伸至村一级,实现县内无证办园现象全消除。“以公带民”一体化提档,制定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实行民办公助。截至目前,全县3所县直属幼儿园与6个山区乡镇组建三大幼教集团,9个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下辖村级连锁园23所,乡村公、民办幼儿园普惠率达100%。

三是专家组团推进乡村教育高位发展。一方面,开展乡村教育振兴“四级联动”,承办台州市乡村名校建设研究高峰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实地考察、现场督导,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实现先进经验内化移植。如该县石梁学校结对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团队,被列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专家、湖州师院专家团队长期蹲点研究的乡村学校名单。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上海、杭州等地知名学校的合作办学,与浙师大等名优资源加强合作,引入先进办学经验、成功育才机制。如该县大公中学与浙师大联合办学,生源回流增幅超150%,满足了农村学生家门口上名校的愿望,该校被确定为全省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实验学校。

三、建好“乡村大课堂”,打造乡村孩子新乐园

一是画好同心圆,疏通托管堵点。为解决乡村孩子节假日无处去、无人管等问题,该县将校内课后服务延伸至节假日,创新开设“乡村大课堂”。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高校、妇联、团县委等各方力量,搭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教育为主、社会参与”的乡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将“乡村大课堂”开设在村委会、文化大礼堂等场所,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2021年7月以来,全县共有10个乡镇开展义务托管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在校大学生175名,教职工600余名,惠及乡村儿童4000余名,乡村覆盖面达86.67%。

二是敲响平安锣,破解服务难点。全县各学校发动师生自发组建假期平安巡逻队,对村舍周边河塘、水库等开展义务巡逻,确保溺水事件零发生。同时,“乡村大课堂”定期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电信诈骗等安全教育,组织学生亲手制作平安宣传海报、手抄报和标语,并张贴在村社文化礼堂、公告栏等醒目位置,切实织密乡村安全防护网。目前,各平安巡逻队对全县265个隐患水域开展安全巡逻2000余次,张贴宣传海报等1200余张。

三是谱好“恋乡曲”,挖掘非遗亮点。充分挖掘地域教育资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为核心,邀请老干部、老教师、老手艺人登上“乡村大课堂”讲台,为学生奉上多姿多彩的艺术课,分级分策开展活动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品尝浓浓的“非遗”文化味道,拓展眼界增长见识。如三合镇郎树村开设花鼓班,灵溪村开设奚家拳班,亭头村开设词调班,鹤楼村开设皇都南拳班,三州乡开设三州吹打乐班等,让乡村孩子在学习之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激发其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打印 关闭